——記市中醫院糖尿病肺病科二區主任張春雷
主動請纓有擔當
在疫情發生初期,作為共產黨員的張春雷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向院黨委遞交了請戰書,要求到一線去抗疫,到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去。“抗疫,中醫不能缺席。我是中醫呼吸專業醫生,又是一名黨員,麵對洶湧的疫情,我希望能用自己所學幫助患者解除新冠肺炎帶來的疾苦。”張春雷如是說。很快,該院就成立了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負責新冠肺炎的診治工作,張春雷則被該院任命為人民院區治療專家組組長。從踏上戰場的那一刻,張春雷就開啟了“加速跑”的模式:一邊管理好科室,並利用工作的碎片時間認真學習國家衛生健康委出台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一邊會診醫院的發熱患者,承擔全院醫務人員的診療培訓任務,同時還到醫院的發熱門診值班。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吃住在醫院、工作到深夜。
“我愛人是市中醫院外科二支部書記、婦產科主任,她和我一樣衝在抗疫一線,當時無暇顧及家庭,隻能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裏。”張春雷說,“孩子為了不給我們拖後腿,自己學會了做飯,自己獨立完成作業,這才讓我們沒有了後顧之憂。”
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指導下,我市成立了新冠肺炎中醫防治技術指導組,承擔著製定焦作市新冠肺炎中醫預防處方的責任,張春雷就是其中的一員。為推動中醫藥主動介入疫情防控,他多次與市新冠肺炎中醫防治技術指導組的專家成員就方劑組成、用法、用量、適宜人群、禁忌症等內容反複磋商與討論,最終推出適用於我市普通人群預防新冠肺炎的中藥方劑,並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推薦公布,供廣大市民參考使用,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中醫智慧。
危難之際顯身手
“東漢時期,征戰頻仍,時疫頻發,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應時而生。而到明清兩代,中醫就開始對傳染性疾病進行了更深入探索。後來醫學大家葉天士創立的溫病學派就是在反複與瘟疫鬥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先後爆發的幾次乙型腦膜炎,在當時缺醫少藥的年代,中醫大家結合‘白虎湯’‘白虎+蒼術湯’等,救人無數。中醫人在幾千年與“疫病”的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中醫藥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於中醫藥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張春雷始終抱有很大的信心。
時間撥回2020年1月27日,張春雷參加市中醫藥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回到家中已是夜晚,然而他剛進家門,就接到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電話,要求他到沁陽市人民醫院,對一名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進行會診。疫情就是命令,他顧不上吃飯,匆匆與家人道別,和我市專家組一起奔赴沁陽市人民醫院對患者進行會診。“原本接到通知是到沁陽市對患者進行會診,到了之後才知道,除了會診外,還要參與對患者進行中醫方麵的救治。當時,我連生活用品都沒有準備齊。”張春雷說。他與專家組成員以及當地醫院的醫生對患者進行會診後,又投入到對患者中醫治療方案的商討中。他結合國家給出此次新冠肺炎第四版治療方案中的中醫治療內容以及結合患者舌邊尖發紅、舌苔黃厚膩等症狀,很快與專家們製訂了以化濕降濁、解毒清熱、芳香避穢為基礎方進行加減的中醫治療方案。曆經四天四夜的堅守,患者的病情逐漸好轉並穩定。返回市中醫院的第二天,張春雷又根據當地醫院反饋的情況以及前期治療中掌握的一些信息,及時調整了中醫治療方案,使得患者症狀及各項指標逐步得到好轉,事後治愈出院。
在戰“疫”一線,他運用中醫藥對確診患者“首戰告捷”,這讓張春雷信心大增。
奔赴三院勇戰“疫”
越是艱險越向前。2月11日,張春雷又接到了支援市第三人民醫院救治工作通知,此刻他沒有半點猶豫,帶著該院黨委的信任和重托,立刻奔赴市第三人民醫院,進入新冠肺炎疑似病區開展診治工作。
在市第三人民醫院的第二天,他發現一名住院已接近一周的年輕女性患者,一到下午就發燒,一直持續到晚上,同時伴有恐慌、煩躁等症狀。張春雷與患者充分溝通後,結合患者症狀和舌苔變化,選用傷寒論經方治療,服藥第二天,患者體溫就恢複了正常,繼續服藥鞏固一周,其體溫再也沒有升高,病情好轉。之後,入住病區的多名發熱和咳嗽患者,在他的診治下均被治愈。
“住院患者一是病情不明,二是單獨隔離心理壓力大,多會導致肝氣不舒、情誌不暢,繼而引起食欲不振。”張春雷除了對患者進行中醫治療外,還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盡快得到康複。
除了在隔離病房值班外,張春雷還承擔著出診到各醫院接診疑似患者的任務。為了節省防護用品,他穿上隔離服後,就很少喝水,不上廁所,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裏麵的衣服一天被汗水浸透好幾回。兩周的工作到期後,張春雷主動申請延長工作時間。到了他工作的第三周,我市最後2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在該院出院。至此,我市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實現了“雙清零”,全市人民關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阻擊疫情奉岐黃。此行,他不辱使命,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積極應用中醫藥技術方法全療程、全方位參與治療,與西醫協同合作力斬疫魔,在核心戰場上挺起了中醫藥人的脊梁。
(記者 朱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