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溫縣法院網絡辦負責人王魁
|
溫縣法院網絡辦負責人王魁。
|
閃亮的“前台” 煩瑣的幕後
“守土有責,如果法庭是我們的戰場,那麼這些庭審設備就是彈藥和糧草。”王魁說。熟悉王魁的人都知道,他平常話不多,工作起來卻心細如發。全院內、外網上的電腦有400多台,網線、電話線錯綜複雜,王魁和助手田椏臣一台台調適、一條條檢測,確保每台設備都能運轉正常。
對王魁來說,疫情防控期間最難操作的就是刑事審判庭開庭了。因為訴訟參與人多,看守所無法正常提押,律師無法到庭,運用互聯網開庭端口多、調試難度大,要讓控辯雙方充分表達、保障被告人的訴權,必須要有清晰的畫質和音質,網絡不能掉線,還得穩定暢通。在第一次網上開庭審理一起詐騙案時,王魁和助手用了一晌的時間進行調試,聯係檢察院、看守所和律師事務所,無數次嚐試、無數次探索,最終將四方連線,實現了“無接觸”審理。雖然案件庭審過程僅用了半小時,但很少人知道他在背後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燃燒的生命 無聲的守望
疫情防控期間,大力推廣應用網上法院是每個幹警麵臨的一次大考。全員培訓、大練兵這個重擔,一下子落在了王魁的肩上。
二話不說,直接開幹。為避免人員聚集,王魁迅速在網上辦起了培訓班,以部門為單位,分批輪訓,全程視頻,全員“廣播”,對年輕人和老同誌進行分類輔導,白天和晚上進行錯時指導。有的老法官不懂信息化操作,往往教了一遍忘了,再教一遍又忘了。王魁說,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看到老法官學習熱情那麼高,覺得多花些功夫也沒什麼,隻要老同誌願意學,別說教十幾次,幾十次也得教好。無數次上機操作、現場演示、“一對一”輔導,使全體幹警學會了網上辦公辦案,全院近200名幹警實現了從“小白”到“熟練工”的轉變,網上辦案業務得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開通。目前,全院網上審理結案249件,居全市前列。
不懈的追求 簡單的快樂
“我們不能滿足於網上立幾個案、開幾個庭,我們要用信息化徹底打通各個環節,真正實現全流程‘無紙化辦案’,真正做到便民利民。”王魁經常和助手講,要多換位思考,從群眾的需求出發,從法官、律師的角度思考。
“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樣?”這是王魁在疫情防控期間想的最多的事情,從立案、調解、審理、合議、裁判、執行、結案、歸檔等環節確保全要素網上辦理,到幹警電腦和打印機等維修,再到計算機網絡安全、機關監控,再到視頻會議、協同辦公,每一項都要實時關注和查看。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方便律師查閱卷宗,王魁打通檔案室和業務部門的節點,通過“雲櫃中間庫”,實現了電子卷宗在立案、審理、歸檔等各個環節上的可調用、可查詢、可監控,對需要閱卷的律師耐心地引導,教會使用方法,讓律師在家或在律師事務所就能進行“不接觸”、無障礙閱卷,節約了訴訟成本,保障了當事人的權益,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全院共接受律師網上閱卷183人次。
“時代的一粒塵土,落在個人頭上是一座山。我雖不在抗疫前線,但我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能減少一些疫情風險、給大家帶來方便,那就是我最大的快樂。”談起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間的作用時,王魁很樸實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