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真理(右)在南水北調施工現場了解具體情況。
|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令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生態保護項目生產經理張真理最難忘的戰“疫”經曆,是帶隊參與河南版小湯山醫院援建。
農曆大年初四,已回到南陽老家的張真理接到要在鄭州港區建設河南版小湯山醫院的消息,他立即召集焦作南水北調項目相關人員,迅速組建了200餘人的隊伍,直奔建設一線。張真理和他的隊伍每天都拚盡全力,自進場起,他們就開始了連軸轉:淩晨時分才睡下,天還沒亮就起床,每天堅守16個小時。“和時間搶生命,我們早一點建成醫院,就多為戰勝疫情作一點貢獻!”累了,他們就這樣相互鼓勵。
經過數千名建設者、數百台機械晝夜奮戰,河南版小湯山醫院順利交付使用。張真理和他的隊伍提前完成了各項任務,展現了“南水北調項目”速度。他說,援建醫院的時候,整個人處於亢奮的狀態,激情在工作中不斷燃燒,根本停不下來。
【當下生活】
援建河南版小湯山醫院任務結束後,張真理返回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生態保護項目建設指揮部,和同事一起為焦作項目全麵複工作準備。
在項目經理張學慶的帶領下,張真理和其他管理人員有序組織施工人員進場,向他們講解防疫知識,科學指導大家做好疫情預防工作。按照要求,他們每天早、中、晚安排專職人員對項目部所有區域進行全麵消毒,為每名員工配備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確保防控工作到位。同時,他們還認真做好返工人員的隔離工作,確保所有人員健康安全。
2月25日,按照項目複工防疫措施及防護預案要求,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生態保護項目各項防護措施準備到位,按下複工鍵。
32歲的張真理全麵負責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生態保護項目的施工,各個工序如何協調,怎樣統籌安排更節省時間,是他這些天重點關注的問題。“疫情耽誤的進度,一定要在複工後努力趕回來。”他說。
如今,該項目10公裏沿線共分17個作業區域,700多名施工人員同時在場施工。施工內容包括南水北調紀念館建設、應急防護中心、綠化種植、苗木養護、地形整理等。
人勤春來早。3月13日下午,記者在位於市人民路與普濟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南水北調紀念館施工現場看到,施工人員同時在進行鋼筋綁紮、土方回填、綠化施工工作,現場緊張而有序。張真理介紹,為做好防疫工作,項目部全麵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編製完成了防疫應急預案。施工現場已進行實名製管理,嚴格進出場實名製考勤,采集和錄入全部進場人員姓名、身份證號、工種等信息。進入施工現場的每一名工作人員都要經過體溫檢測、信息登記,確保萬無一失。
如今,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生態保護項目現場,已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已完成的施工區域,有點點盛開的紅葉李和美人梅。與盛開的繁花相比,在現場或蹲、或站的施工人員,是更勝一籌的風景。“疫情終將會成為過去,我們每個人都是疫情的經曆者,或許曾經有憂傷,但現在更多的是積極行動,爭取早日按要求完成各項工程。”張真理說。
【春日宣言】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並未擊垮積極向上的人們。張真理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他從南陽到鄭州,從鄭州到焦作,一路戰“疫”。節奏,是緊張的,但心態,始終是昂揚積極的。
從2017年年底隨項目部來到焦作,到現在已兩年有餘,他相信,隨著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生態保護項目各項工作的穩步推進,焦作的生態環境、城市麵貌一定會有較大改變。不多日,再看焦作,恰似美景入畫來。
(記者 梁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