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知道,現在疫情嚴重,你留在單位好好工作吧,一定要做好防護。”母親的話,讓他哽咽了。他知道,電話那頭的母親眼裏一定也含著淚水。
1月24日,帶著父母的殷殷囑托,張振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等候市疾控中心的統一安排。“我的老家在湖北省十堰市,疫情嚴重,我在焦作市疾控中心工作多年,疫情當前,一定得多作貢獻。”他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告訴自己。
張振是市疾控中心空檢科的工作人員,被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指揮部安排為應急隊員。“我要上戰場,到一線!”他向領導提出要求。1月25日,他如願被抽調到病毒防護消殺組,負責單位消殺和全市突發疫情的消殺處置工作。從未接觸過消殺的他二話沒說,主動向消殺科的同事虛心請教。在同事們的指導和幫助下,短短的時間裏,張振就能夠熟練地使用消殺裝備、配置消殺藥品。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逐步深入,市疾控中心不斷采購新的消殺裝備,每當有新裝備到來時,好鑽研的他總是第一個去研究、嚐試,直到能夠熟練掌握使用方法。他說,既然幹了,就要幹好。隻有精通所有設備,才能在處置突發任務時,召之即來,來則能戰。
張振今年39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他的愛人是一名社區書記,疫情期間,也承擔著繁重的防疫工作,夫妻倆每天早出晚歸,奔赴在抗疫一線,實在無暇照看5歲的女兒。農曆正月初一,兩人一商量,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家,以便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的一線戰鬥中。“疫情結束,再把孩子接回來,孩子能理解我們。”他說。
張振的心裏,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湖北老家。他說,隻有在焦作多作貢獻,才能回報家鄉。他搶著累活重活幹,市疾控中心是防疫前線,為保證安全,消殺組要每天兩次對中心7000餘平方米區域進行消殺。這是個體力活,一桶藥裝滿有十幾公斤,消殺一遍需要配三桶藥,用時兩個多小時。每次消殺完畢,卸下藥桶,張振的身上都被汗水浸透。疫情期間,防護物資緊缺,為了給檢驗科實驗室的同事們節省出更多物資,他用文件夾自製防護麵具,用兩雙一次性薄膜手套代替橡膠手套上戰場。一次性手套不耐磨,每次藥水還沒打完,兩層薄膜手套已經被磨爛,由於長時間和藥水接觸,他的手指嚴重脫皮,又痛又癢,可他總是笑著說:“我是退伍兵出身,這點苦不算啥。”
忙完一天的工作,他還主動提出晚上加班。“消毒防護組人員不足,我每天晚點兒走,一旦遇到突發疫情,多個人也好幹活。”他說。他多次參加突發疫情的消殺任務,馬村區、修武縣、溫縣等地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2月中旬,接到省疾控中心馳援武漢的消息,他第一時間向黨組織提交請戰書。“我是湖北人,是焦作疾控的一員,我應該去。”他說。可這次,他沒能如願。3月3日,記者采訪張振時,他已經在崗位上工作了40多天。當天,他仍在認真對中心實驗樓進行消殺。他說:“中心派出兩名同事到湖北,我沒能被選上,有點遺憾。但是,在本職工作上盡最大的努力,也是為疫情防控作貢獻。”
(記者 梁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