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一篇《女本柔弱 抗疫則剛——來自一位女護士的日誌》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瘋傳,講述了被駐派到市第三人民醫院的中站區人民醫院內三科護士長劉金豔即將結束15天支援工作,進入醫學觀察期隔離14天的心靈告白,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今天是我進入醫學觀察的第一天,除了不能衝鋒陷陣急得心慌外,一切都好,請放心。”2月19日一大早,劉金豔通過微信回複記者的問候。
伴隨著安靜的隔離環境,劉金豔開始向記者講述經曆“戰場”的日子。
第一次裹著厚厚的防護裝置,第一次進入汙染區,第一次離疫情零距離……回想淩晨2時第一個夜班,一遍遍洗手、一層層地穿、一件件地套,用了將近30分鍾,穿好了所有防護裝置,攥了攥沒有觸感的手。“這怎麼幹活啊?”當時,劉金豔傻了眼,膽戰心驚地通過了7道門後,進入了新冠肺炎隔離確診重症病區。
“滴滴滴”,機器的報警聲;“咕嚕嚕”,氧氣的冒泡聲;深一口、淺一口的咳嗽聲;昏暗的走廊裏,時不時還有醫護人員鞋套發出的“沙沙”聲……初來乍到,交班查房,檢查儀器,一條不落,一步不少,一切由代班老師帶著她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9床的老太太血氧飽和度濃度降低,注意觀察氧療呼吸機的濃度;3床的大叔,今天不發燒了;16床的小邢今天核酸兩次陰性了……”交班的同事輕聲細語,劉金豔的大腦迅速運轉,伴著太空人般的厚重感,費力地大口呼吸,還沒10分鍾便覺得腦子缺氧,太陽穴“怦怦”直跳,心慌、口幹舌燥。她努力調整心態,讓自己鎮定下來,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
一層又一層麵罩,讓劉金豔的耳朵和鼻梁從麻木到疼,再從疼到麻木。她經常一天不僅要負責11個病人,其中3個病危、1個病重,還要負責11台心電、2個高流量氧療呼吸機以及常規抽血和血氣分析……夜班的工作在早上尤其辛苦,血培養、痰培養、咽拭子的采集,還有病人的早餐,病區的衛生都要打理,比從前要辛苦得多。
“我們是患者的依靠和希望,再苦也不能退縮!”劉金豔默默地告訴自己,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采訪中,劉金豔向記者展示很多和康複出院患者合影的照片。經過大家的努力,整體防控形勢相對穩定,15天的支援工作,她見證了3名痊愈出院的患者,也目睹一名患者痛苦死去,這讓她感慨生命太過脆弱、疫情太過凶險。
“患者隻要堅定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一定會很快好轉的。希望大家注意自我防護,阻斷病源傳播,共同戰勝病魔。”劉金豔堅定地說。
目前,劉金豔正處隔離觀察時期,她每天隻需監測自己的體溫,調整身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