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市人民醫院第二批進駐發熱門診醫護人員的報道
2月14日上午,記者走近市人民醫院第二批進駐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探訪發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
“拽都拽不住”
“拽都拽不住!”說這話的是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中東,他說“拽不住”的是正在發熱門診坐鎮指揮,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該院心內一區主任鄭海軍。
該院發熱門診從1月22日設立到第一批醫務人員1月26日進駐實行的是“14+14”工作模式,即14天封閉式工作、14天隔離,意味著他們至少28天不能回家或與家人見麵。
沒有被院領導批準第一批進駐發熱門診,鄭海軍急了,拿著請戰書,找到院領導說:“不讓進,也進!”就這樣,“拽不住”的鄭海軍被任命為臨時發熱門診主任,率領9名醫生、6名護士第二批進駐發熱門診。
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被稱為“排雷兵”,麵對一個個發熱患者,要迅速甄別出新冠肺炎患者、高度疑似患者、一般發熱患者,每時每刻都在同時間賽跑、與死神較量。鄭海軍從2月9日進駐發熱門診的第一天開始,親自設計了九道問卷調查題,排查前移,提高甄別效率;調整全體員工的心態,增強戰“疫”信心。排雷“主帥”運籌帷幄,可他從農曆大年初一到現在還沒有和愛人、兒子吃過一次團圓飯。
“咱是黨員,召必回”
第二批進駐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支部書記是樂忠宏,老年醫學科副主任、援疆醫生,非典時就衝在最前沿。
作為一名親手搶救過非典病人、經驗豐富的醫生,危機時刻,院黨委想到了他,打算讓他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院領導找到他就問:“這次你還上不?”“上,咱是黨員,召必回!”臨危受命的樂忠宏召集15名醫護人員中的8名黨員,不怕苦、不怕累,迎難而上。
同樣“召必回”的還有黨員張娟,護士長、主管護師。當需要“百裏挑一”的主管護師擔任護士長去衝鋒陷陣時,沒等院領導找她,她就寫下請戰書,“狠心”地給一歲多的兒子斷奶,丟給婆婆照看,成為第二批進駐發熱門診醫護人員中第一個進駐、開始交接班的人。“不為晉職稱,不為名和利,隻要醫院需要,我一定會在我該在的位置。”她在微信上給記者這樣寫道。為了姐妹們因每天長時間穿戴防護用品被壓皺變形的臉,她還捐獻了價值4700多元的70套護膚品。
據了解,15名醫護人員中,有6名醫療人員、1名護士是夫妻檔,他(她)在發熱門診,她(他)同樣在該院抗“疫”,相互鼓勵,相互牽掛,期待勝利後的重逢。
“說不怕是假,不退縮是真”
在發熱門診附近一片開闊地,記者與剛剛脫下厚重防護服的護士石磊、王晶晶攀談。6名護士,平均年齡32歲,來自全院不同病區。
她們打開話匣子:“說不怕是假,不退縮是真。”“醫護人員是最易感染的高危人群……”
“她們的話語更符合人性的事實說明,而疫情麵前,‘讓我上’三個字,大家說得最多。”李中東說。
護士王晶晶就是“我要上”的典型。孩子6歲,愛人又不在身邊,當疫情來臨時,她毫不猶豫地衝了上去。一樣“我要上”的還有護士石磊,8歲的女兒要上網課,孩子的奶奶不熟悉,愛人又在外地,就一連給她打了十幾個視頻連線電話,她都沒有接。不是不接,關鍵是她被不透氣的防護服、手套、口罩、護目鏡隔離了。
最難的是為病人抽血,有些老年病人血管不好,護目鏡又常常侵入汗水、哈氣,模糊視線,加上戴有多層手套手感差,可她們硬是憑著平時練就的高超技藝,圓滿完成抽血任務。她們平均每天給病人抽血上百次,還有服務留觀人員、進行咽拭子檢測等,每人每天工作10小時到16個小時。
但記者還得透漏一個秘密:至今還有幾名護士瞞著自己的父母,主動戰“疫”發熱門診。一到夜裏,他們的父母有時會視頻連線她們,可她們不忍心、不願意,也不敢打開視頻連線,因為怕老人們擔心。
“我們背後有強大支撐”
“瘟疫凶猛似虎狼,千軍亮劍戰沙場……外孫風傑也列裝……”這首詩中的外孫風傑叫韓風傑,是一名黨員,該院心血管內科一區主治醫師,第二批進駐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為韓風傑作詩的是他的姥姥、84歲老人費金菊。老人對外孫的鼓勵詩作是對戰“疫”一線醫護人員的讚揚,也是對他們的殷切囑托。同樣,還有護士石磊的愛人,特意給他們送來60箱水果。
醫護人員如廁成了大問題,平日裏,盡量少喝水,“頂”饑食品烙餅成為他們的最愛。一位80多歲的郭老太太,常常會在上午10時左右把烙餅送來,托人帶進去。還有許多像郭老太太一樣的熱心人,把這裏的醫護人員當“明星”。“每天不斷送來水果、鮮奶……他們是我們的堅強後盾。”
同樣是堅強後盾的還有舉全院之力的支持,該院調高戰“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夥食標準,創造舒適的休息、洗浴條件;給醫護人員進行心理理療;解決前方醫護人員家庭困難等。
“目前,沒有一個漏診,但我們時刻保持警惕,不放過一絲疑問。”鄭海軍說。
他們所做的隻是一個醫生或護士應該做的,卻演繹著一種令人感動的精神: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