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至全國各地,隨之而來的各類擔憂、恐慌也在人群當中擴散。疫情之下,市民該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呢?就此,記者近日采訪了市醫學會精神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市精神病院副院長楊秀雙。
楊秀雙指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在遇到重大的災害性事件時,通常會出現不安、恐懼、驚慌等負性情緒反應,產生退縮和逃避等行為。麵對病毒,我們很難做到淡定,這是正常的。不要覺得自己太脆弱,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這些反應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生存預警和保護機製,可以促使我們更謹慎地防範、預防感染。不過,過度的恐慌心理會讓人原有的個人心理失去秩序,產生除了恐慌心理之外的其他一些亞情感,很多負麵情緒都會被激發出來,這些情緒反而會給抵抗疫情帶來副作用,包括情緒上會出現恐懼,行為上走、坐不安,較重者可帶來身體上的反應,如易疲倦、暈眩、頭昏眼花、心跳突然加快、血壓升高、呼吸不暢、記憶力減退、肌肉疼痛、胃腸道功能紊亂等。
如何緩解這些精神壓力,減少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楊秀雙建議可從以下四個方麵調整應對。
一是有選擇地獲取信息。楊秀雙說,現階段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大家對信息的選擇應注意技巧,更多地關注國家官方、有科學性的信息,而一些單方麵說明可以治療新冠肺炎等的偽科學信息則不要隨便相信,並且信息量要適當,大量的信息對於個人的精神活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容易引起焦慮,長期暴露在社會性的負麵消息下,人們更是容易受到影響。
二是要理性接納,心懷希望與信念。“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陽光、也有狂風暴雨,有健康的時候、也有生病的時候,這都是很正常的生活一部分。”楊秀雙說,“要意識到這是你的一部分,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不是把這分責任怨天尤人,怪政府、怪醫生、怪社會。此外,要多看事情的正麵意義,要永遠充滿希望、充滿力量地去麵對困難和問題,理性看待接納現實情況,這樣,你的負性情緒就會減少。”
三是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且勤鍛煉。“非常時期,無論是在抗‘疫’一線奮戰還是在家待命,規律生活都是極為重要的。”楊秀雙說,“對於普通大眾,一定要睡好覺、吃好飯。雖然目前減少外出活動,但大家在家裏或空曠的地方還要保持適當運動,這對於提高人的正性情緒非常有益。同時,適應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盡快調整自己的工作、生活日程。”
四是心態平和多互助。“研究表明,宣泄負性情緒、保持正性情緒,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一定要認識到,有負性情緒其實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當有負性情緒時,你可以選擇去一些封閉的房間裏流淚,還可以和人傾訴、團隊之間互相交流等,這都是很有效的宣泄方式。人們自古就有‘抱團取暖’的說法,團隊、親屬、戰友之間相互交流經驗,相互關心非常重要。”楊秀雙說,“此外,注意打起精神,保持正性情緒,人處在一個正性情緒上,他的免疫係統就會提高。”
楊秀雙最後指出,當前,我市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做好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向公眾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有效預防和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頓,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在市精神病院設立了疫情心理援助熱線。有需求的人可撥打熱線電話(0391)3698120谘詢,疫情防控期間,熱線將針對不同人群心理危機幹預進行24小時專業公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