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與專業詮釋抗疫中的護理文化
2020年專題區
| ||
| ||
| ||
| ||
| ||
| ||
| ||
(本版照片均由焦煤中央醫院提供) |
核心提示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這是一個向白衣天使致敬的日子,這是一個將頌歌獻給白衣天使的日子。
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作為最貼近患者的醫務工作者,廣大護士在這次戰“疫”中不懼危險,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展現了白衣天使的最美風采。
焦煤中央醫院護理部作為全院護理工作的“指揮部”,率領全院739名護士,在和時間賽跑、與疫情搏鬥的難忘日子裏,或馳援武漢戰“疫”最前沿,或堅守本地普通護理崗位,以白衣為戰袍,以堅守詮釋初心,以生命護佑生命,用愛與專業詮釋護理文化,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感人至深的白衣戰士之歌。
科學布控,築牢疫情防護牆
疫情就是命令,2020年春節注定與眾不同。作為焦煤中央醫院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護理部主任吳春華的日程安排中沒有了休息時間,她帶領護理團隊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她靠前指揮,上傳下達,周密部署疫情防控的護理相關工作,完善發熱門診和發熱病房布局,健全發熱患者預檢分診等流程。護理團隊還深入臨床一線摸排情況,統籌協調,抽調護士24小時內迅速組建發熱留觀室,加強了預檢分診護理力量。
春節期間,焦煤中央醫院先後三次接到上級緊急通知支援湖北和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抗疫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針對全院739名護士的工作能力、專業技術水平,吳春華帶領的護理團隊成員都了然於胸。短短半個月內,她先後組建了三批護理團隊隨醫療隊奔赴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和市第三人民醫院,參與緊急救援。在迅速組建抗疫護理團隊的同時,做好奔赴“前線”的同事物資準備工作,手把手指導隊員做好個人防護等各項工作,護理部做到布控有序、有條不紊。其中,支援三院的梁丹丹,為了參加抗疫,主動推遲婚期,被多家媒體報道。
在共同戰“疫”的日日夜夜裏,護理部未雨綢繆、科學布控,帶領全院護士顧大家、舍小家,築牢疫情防護牆,確保了普通患者無一感染新冠肺炎,打贏了一場漂亮的保衛戰。
馳援武漢,留下逆行的身影
在武漢這個戰“疫”重中之重的地方,護理部4名英雄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成為焦煤中央醫院的光榮。
2月1日,焦煤中央醫院接到緊急通知,決定選派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僅半個小時,就有幾十名醫護人員遞交請戰書。
最終,蘭福旭、張巧珍、梁燕、李田淨4名護理精英加入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代表焦作市出征武漢。他們中,有“提燈女神”,還有“男丁格爾”。
進入病區之前,他們要經過5扇隔離門,每扇門上都貼有流程表,洗手、穿防護服,塑料袋當腳套用膠帶固定,戴手套、戴口罩、戴護目鏡、戴自製防護屏……每個人都要按照流程操作,整個操作下來需要一個小時。同樣,從病區出來需要過5扇門,手需要消毒十幾次,最後一步還需要口腔消毒,一步做錯,就可能導致感染。他們的全套防護裝備包括2個帽子、2個口罩、5層手套、3個鞋套,防護衣、隔離衣各1套,護目鏡1個,防護麵屏1個。穿戴好所有裝備後,每個人很快就會大汗淋漓,呼吸困難。
為了方便和患者溝通,4名白衣戰士主動學習武漢方言,以減輕患者的焦慮,讓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此外,他們還創新嚐試用手語與患者進行溝通。
第一次交接班回到駐地,衝了30分鍾的淋浴,沒有等頭發完全吹幹,疲憊至極的張巧珍就已經睡著了。
由於水土不服,李田淨身體不適,症狀明顯,然而她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地堅持下來。
高強度的工作,讓梁燕腰部肌肉不慎扭傷。在武漢的50多個日子裏,她每天靠吃止痛藥緩解疼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兼任呼吸治療師的蘭福旭,因理論紮實、業務技術精湛、善於解決工作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從3000名護理人員中脫穎而出,代表河南省醫療隊入選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護理專家會診團隊,並擔任呼吸治療護理專家會診、肺康複護理專家會診、靜脈治療專家會診等多個不同領域護理專家組成員,被大家尊稱為“河南蘭老師”。超強的工作壓力讓蘭福旭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可他又不敢睡得太深,因為他的微信24小時在線,隨時要解答病房的難題。
偉大的戰鬥催生偉大的戰士。3月12日,4名身處武漢的白衣戰士在莊嚴的黨旗下宣誓,光榮地成為共產黨員。
《中國礦業報》、人民網、《中國煤炭報》、大河網等主流媒體,對他們的感人事跡進行報道,讓全國人民看到了焦煤中央醫院人的最美風采。
3月30日,4名英雄踏上焦作的土地,接受全市人民的最高禮遇。那些在武漢的日子,已經成為他們最難忘的時光。
磁性管理,彰顯溫情的力量
白衣天使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守護患者的健康,同樣需要被關愛、被理解、被尊重。繁重的工作任務,較長的工作時間,經常有被醫療利器傷害的風險,因工作而產生的心理創傷,在工作中遇到患者或患者家屬的諸多不理解……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困難和艱辛加在一起,就是一名普通護士的日常。
護理工作負荷大、風險係數高,護士的心理壓力大,從而導致護士職業倦怠,自我認同感降低。在世界範圍內,醫務人員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一項關於5名國家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40%的護士存在職業倦怠。國內也有調查結果表明,護士是抑鬱症發病率最高的職業之一,全國護理人員的抑鬱症占比高達20%。
為了緩解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減輕職業倦怠,營造更加健康積極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提升全院護理人員的幸福感,加強團隊凝聚力、協作力、創新力,去年12月,護理部在全院範圍內開展了“磁性管理 與愛同行”活動。
在緊張的戰“疫”期間,護理部秉承“隻有滿意的護士才有滿意的患者”的理念,一方麵注重護士培養,致力“提供平台,提高技能”;另一方麵注重護士關愛,倡導“快樂工作,幸福生活”,讓護士在人文關懷氛圍下與愛同行。
各護理單元積極響應,根據科室實際情況把家文化融入科室管理,注重人文關懷,實施人性化管理,業餘組織大家聚餐、野炊、唱歌、郊遊等休閑娛樂活動。通過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活動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煉團隊,傾力打造焦煤中央醫院護理人文品牌。
4月16日,焦煤中央醫院“磁性管理 與愛同行”PPT大賽決賽在該院大禮堂隆重舉行。此次大賽分為初賽、決賽,共有40個護理單元參賽。比賽中,選手通過PPT展示,就科室在磁性管理過程中的實施措施、效果評價、實施體會等方麵進行精彩彙報。通過這次比賽,大家欣喜地發現:磁性管理已在護理管理上得到了全麵推廣運用,各護理單元已收獲到了累累碩果。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磁性管理,與愛同行”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80%科室護士滿意度量表指標明顯提升,以往護士受委屈後去護理部告狀的現象居然沒有了;半年來,護士離職率為0;患者滿意度由活動開展前的96.4%提升至99.2%。護理工作得到患者和家屬的肯定,單獨點名送給護士的表揚信、錦旗越來越多。
據焦煤中央醫院黨委書記、工會主席馬好斌介紹,該院在抓好護理質量和安全的同時,更加注重護理人員心理建設,落實磁性管理和人文關懷,全麵提升醫院護士的幸福指數,進一步優化護理服務內涵,為患者提供全程、高效、優質、無縫護理服務。
精心陪護,把感動留在病房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其他普通疾病的急重症患者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會不會有被感染的風險?陪護家屬的安全如何保證?針對此情況,該院護理部對住院患者的陪護措施及時進行了調整。
該院在每個病房樓入口增設登記點,設定專人專崗管理陪護和臨時探視人員,規範陪護及臨時探視人員的登記。登記個人信息,內容包括體溫監測、手衛生消毒情況、身份證號、手機號以及流行病學調查等。
與此同時,該院提倡生活自理患者無陪護住院,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實行一患一陪一證,實名登記,隨身佩戴。製定《臨時探視人員告知書》,貼於病區公告處。
實名陪護證就像一張門禁卡,把溫情留在身邊,把病毒關在外麵。
如何讓家屬放心地少陪護、甚至不陪護?病區護理工作不再隻是簡單打針、送藥,而是擴展到患者洗漱、飲食、大小便護理以及指導心理疏導、康複鍛煉的全程醫療和生活護理,患者得到更為專業和舒適的照顧,患者家屬減少了擔憂。
另外,為進一步增強人員防範意識,該院工作組多次到醫院發熱門診、門急診預檢分診、病房等地督察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協調解決存在困難,加強各區域督查,加大精準防控力度。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院進一步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力度,做到落實、落實、再落實,細致、細致、再細致,科學有效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該院董事長、院長薛喜慶說。
科普惠民,助力戰“疫”顯愛心
針對疫情期間市民關心的防護問題,吳春華帶領護理部,利用業餘時間製作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係列科普視頻及專家公開課,如《口罩的正確佩戴方式》《咳嗽禮儀》《居家消毒液的配置》、《洗手》《口腔科就診須知》等,相繼推送至“大醫苑天使之家”微信公眾號平台,播放次數累計“1萬+”次,閱讀量“1萬+”人次,並被焦煤發布、河南能源等多家微信公眾號轉載。
一分付出,一分收獲。護理人員“零感染”,是護理部向醫院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
更加溫暖、團結的護理部,已經成為焦煤中央醫院裏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成為一支讓患者及家屬交口稱讚的先鋒團隊。
“在和疫魔搏鬥的日子裏,我們對生命有了深刻認識,對職業有了更強的榮譽感。我們將弘揚抗疫精神,為促進我市護理事業發展、保障市民健康作出更大貢獻。”吳春華說。
在緊張的戰“疫”中,護理部全體護理人員一往無前,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南丁格爾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在國際護士節裏,對他們真誠地道一聲“感謝”,在今後的日子裏給予他們更多理解和體諒,便是對他們最好的致敬。
(記者 姚廣強 趙改玲)
![]() |
![]() |
|
![]() |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 ||
| ||
| ||
| ||
| ||
| ||
| ||
(本版照片均由焦煤中央醫院提供) |
核心提示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這是一個向白衣天使致敬的日子,這是一個將頌歌獻給白衣天使的日子。
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作為最貼近患者的醫務工作者,廣大護士在這次戰“疫”中不懼危險,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展現了白衣天使的最美風采。
焦煤中央醫院護理部作為全院護理工作的“指揮部”,率領全院739名護士,在和時間賽跑、與疫情搏鬥的難忘日子裏,或馳援武漢戰“疫”最前沿,或堅守本地普通護理崗位,以白衣為戰袍,以堅守詮釋初心,以生命護佑生命,用愛與專業詮釋護理文化,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感人至深的白衣戰士之歌。
科學布控,築牢疫情防護牆
疫情就是命令,2020年春節注定與眾不同。作為焦煤中央醫院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護理部主任吳春華的日程安排中沒有了休息時間,她帶領護理團隊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她靠前指揮,上傳下達,周密部署疫情防控的護理相關工作,完善發熱門診和發熱病房布局,健全發熱患者預檢分診等流程。護理團隊還深入臨床一線摸排情況,統籌協調,抽調護士24小時內迅速組建發熱留觀室,加強了預檢分診護理力量。
春節期間,焦煤中央醫院先後三次接到上級緊急通知支援湖北和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抗疫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針對全院739名護士的工作能力、專業技術水平,吳春華帶領的護理團隊成員都了然於胸。短短半個月內,她先後組建了三批護理團隊隨醫療隊奔赴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和市第三人民醫院,參與緊急救援。在迅速組建抗疫護理團隊的同時,做好奔赴“前線”的同事物資準備工作,手把手指導隊員做好個人防護等各項工作,護理部做到布控有序、有條不紊。其中,支援三院的梁丹丹,為了參加抗疫,主動推遲婚期,被多家媒體報道。
在共同戰“疫”的日日夜夜裏,護理部未雨綢繆、科學布控,帶領全院護士顧大家、舍小家,築牢疫情防護牆,確保了普通患者無一感染新冠肺炎,打贏了一場漂亮的保衛戰。
馳援武漢,留下逆行的身影
在武漢這個戰“疫”重中之重的地方,護理部4名英雄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成為焦煤中央醫院的光榮。
2月1日,焦煤中央醫院接到緊急通知,決定選派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僅半個小時,就有幾十名醫護人員遞交請戰書。
最終,蘭福旭、張巧珍、梁燕、李田淨4名護理精英加入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代表焦作市出征武漢。他們中,有“提燈女神”,還有“男丁格爾”。
進入病區之前,他們要經過5扇隔離門,每扇門上都貼有流程表,洗手、穿防護服,塑料袋當腳套用膠帶固定,戴手套、戴口罩、戴護目鏡、戴自製防護屏……每個人都要按照流程操作,整個操作下來需要一個小時。同樣,從病區出來需要過5扇門,手需要消毒十幾次,最後一步還需要口腔消毒,一步做錯,就可能導致感染。他們的全套防護裝備包括2個帽子、2個口罩、5層手套、3個鞋套,防護衣、隔離衣各1套,護目鏡1個,防護麵屏1個。穿戴好所有裝備後,每個人很快就會大汗淋漓,呼吸困難。
為了方便和患者溝通,4名白衣戰士主動學習武漢方言,以減輕患者的焦慮,讓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此外,他們還創新嚐試用手語與患者進行溝通。
第一次交接班回到駐地,衝了30分鍾的淋浴,沒有等頭發完全吹幹,疲憊至極的張巧珍就已經睡著了。
由於水土不服,李田淨身體不適,症狀明顯,然而她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地堅持下來。
高強度的工作,讓梁燕腰部肌肉不慎扭傷。在武漢的50多個日子裏,她每天靠吃止痛藥緩解疼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兼任呼吸治療師的蘭福旭,因理論紮實、業務技術精湛、善於解決工作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從3000名護理人員中脫穎而出,代表河南省醫療隊入選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護理專家會診團隊,並擔任呼吸治療護理專家會診、肺康複護理專家會診、靜脈治療專家會診等多個不同領域護理專家組成員,被大家尊稱為“河南蘭老師”。超強的工作壓力讓蘭福旭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可他又不敢睡得太深,因為他的微信24小時在線,隨時要解答病房的難題。
偉大的戰鬥催生偉大的戰士。3月12日,4名身處武漢的白衣戰士在莊嚴的黨旗下宣誓,光榮地成為共產黨員。
《中國礦業報》、人民網、《中國煤炭報》、大河網等主流媒體,對他們的感人事跡進行報道,讓全國人民看到了焦煤中央醫院人的最美風采。
3月30日,4名英雄踏上焦作的土地,接受全市人民的最高禮遇。那些在武漢的日子,已經成為他們最難忘的時光。
磁性管理,彰顯溫情的力量
白衣天使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守護患者的健康,同樣需要被關愛、被理解、被尊重。繁重的工作任務,較長的工作時間,經常有被醫療利器傷害的風險,因工作而產生的心理創傷,在工作中遇到患者或患者家屬的諸多不理解……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困難和艱辛加在一起,就是一名普通護士的日常。
護理工作負荷大、風險係數高,護士的心理壓力大,從而導致護士職業倦怠,自我認同感降低。在世界範圍內,醫務人員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一項關於5名國家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40%的護士存在職業倦怠。國內也有調查結果表明,護士是抑鬱症發病率最高的職業之一,全國護理人員的抑鬱症占比高達20%。
為了緩解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減輕職業倦怠,營造更加健康積極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提升全院護理人員的幸福感,加強團隊凝聚力、協作力、創新力,去年12月,護理部在全院範圍內開展了“磁性管理 與愛同行”活動。
在緊張的戰“疫”期間,護理部秉承“隻有滿意的護士才有滿意的患者”的理念,一方麵注重護士培養,致力“提供平台,提高技能”;另一方麵注重護士關愛,倡導“快樂工作,幸福生活”,讓護士在人文關懷氛圍下與愛同行。
各護理單元積極響應,根據科室實際情況把家文化融入科室管理,注重人文關懷,實施人性化管理,業餘組織大家聚餐、野炊、唱歌、郊遊等休閑娛樂活動。通過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活動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煉團隊,傾力打造焦煤中央醫院護理人文品牌。
4月16日,焦煤中央醫院“磁性管理 與愛同行”PPT大賽決賽在該院大禮堂隆重舉行。此次大賽分為初賽、決賽,共有40個護理單元參賽。比賽中,選手通過PPT展示,就科室在磁性管理過程中的實施措施、效果評價、實施體會等方麵進行精彩彙報。通過這次比賽,大家欣喜地發現:磁性管理已在護理管理上得到了全麵推廣運用,各護理單元已收獲到了累累碩果。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磁性管理,與愛同行”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80%科室護士滿意度量表指標明顯提升,以往護士受委屈後去護理部告狀的現象居然沒有了;半年來,護士離職率為0;患者滿意度由活動開展前的96.4%提升至99.2%。護理工作得到患者和家屬的肯定,單獨點名送給護士的表揚信、錦旗越來越多。
據焦煤中央醫院黨委書記、工會主席馬好斌介紹,該院在抓好護理質量和安全的同時,更加注重護理人員心理建設,落實磁性管理和人文關懷,全麵提升醫院護士的幸福指數,進一步優化護理服務內涵,為患者提供全程、高效、優質、無縫護理服務。
精心陪護,把感動留在病房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其他普通疾病的急重症患者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會不會有被感染的風險?陪護家屬的安全如何保證?針對此情況,該院護理部對住院患者的陪護措施及時進行了調整。
該院在每個病房樓入口增設登記點,設定專人專崗管理陪護和臨時探視人員,規範陪護及臨時探視人員的登記。登記個人信息,內容包括體溫監測、手衛生消毒情況、身份證號、手機號以及流行病學調查等。
與此同時,該院提倡生活自理患者無陪護住院,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實行一患一陪一證,實名登記,隨身佩戴。製定《臨時探視人員告知書》,貼於病區公告處。
實名陪護證就像一張門禁卡,把溫情留在身邊,把病毒關在外麵。
如何讓家屬放心地少陪護、甚至不陪護?病區護理工作不再隻是簡單打針、送藥,而是擴展到患者洗漱、飲食、大小便護理以及指導心理疏導、康複鍛煉的全程醫療和生活護理,患者得到更為專業和舒適的照顧,患者家屬減少了擔憂。
另外,為進一步增強人員防範意識,該院工作組多次到醫院發熱門診、門急診預檢分診、病房等地督察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協調解決存在困難,加強各區域督查,加大精準防控力度。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院進一步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力度,做到落實、落實、再落實,細致、細致、再細致,科學有效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該院董事長、院長薛喜慶說。
科普惠民,助力戰“疫”顯愛心
針對疫情期間市民關心的防護問題,吳春華帶領護理部,利用業餘時間製作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係列科普視頻及專家公開課,如《口罩的正確佩戴方式》《咳嗽禮儀》《居家消毒液的配置》、《洗手》《口腔科就診須知》等,相繼推送至“大醫苑天使之家”微信公眾號平台,播放次數累計“1萬+”次,閱讀量“1萬+”人次,並被焦煤發布、河南能源等多家微信公眾號轉載。
一分付出,一分收獲。護理人員“零感染”,是護理部向醫院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
更加溫暖、團結的護理部,已經成為焦煤中央醫院裏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成為一支讓患者及家屬交口稱讚的先鋒團隊。
“在和疫魔搏鬥的日子裏,我們對生命有了深刻認識,對職業有了更強的榮譽感。我們將弘揚抗疫精神,為促進我市護理事業發展、保障市民健康作出更大貢獻。”吳春華說。
在緊張的戰“疫”中,護理部全體護理人員一往無前,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南丁格爾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在國際護士節裏,對他們真誠地道一聲“感謝”,在今後的日子裏給予他們更多理解和體諒,便是對他們最好的致敬。
(記者 姚廣強 趙改玲)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