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解放區七百間街道太行西路社區居民許玉蓮
許玉蓮(中)在看望貧困群眾。
記者 趙改玲 攝
主人公座右銘
“媽,看我買的新衣裳好看嗎?”11月29日,女兒劉佩一邊照鏡子,一邊問母親許玉蓮。
許玉蓮看到後,不僅不誇一句,還歎了一口氣說:“乖,恁奢侈幹啥!你把買衣服的錢省出一二百元就能給貧困群眾買袋米、買袋麵。”
許玉蓮希望女兒像自己一樣,省下更多錢幫助困境中的人。
許玉蓮,今年65歲,解放區七百間街道太行西路社區居民。許玉蓮有一位鄰居名叫徐輝,是孤兒,智力殘疾,今年已過40歲,從小到大缺少關愛。2004年,徐輝認識了許玉蓮,命運從此拐了一個彎。
天冷了,許玉蓮給徐輝送去棉衣、棉鞋。過年了,許玉蓮給他送去肉丸、餃子。徐輝家每月的電費,許玉蓮也承包了。徐輝家的衛生,許玉蓮也經常幫著打掃。更重要的是,她還幫徐輝申請了低保。現在,徐輝逢人便說許玉蓮是他親姐姐。
女兒劉佩從事旅遊工作,近些年腰包漸漸鼓了起來,有車有房,日子過得滋潤。為了幫助更多困境中的人,許玉蓮打起了女兒的主意。
“佩,能不能讓咱鄰居免費去北京旅遊,讓他們見見世麵?”許玉蓮問女兒。
“中,咋不中啊!”劉佩太理解母親的心情了。
2015年1月10日,劉佩夫婦出資,許玉蓮帶隊,帶領旅遊團向北京進發。他們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去北京,幸福的笑容掛在每個人臉上。
不僅幫助身邊的人。許玉蓮還把愛的觸角伸向大山深處。
上個月,許玉蓮帶著愛心物資上山了。受資助的貧困群眾見到許玉蓮就像見到親人一樣,拉著她的手有說不完的話。
“那時候,孩兒他爸患重病,許大姐為我家送錢送物,全力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中站區龍翔街道大窪村村民周功美感動地說。
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許玉蓮在龍翔街道幾個山村看到的情景讓她深受觸動。“很多山裏人的生活太艱難了,我要幫助他們。”許玉蓮對自己說。
回家後,許玉蓮馬上買了掛麵、雞蛋、新衣服,送給了龍翔街道栗井村、寺後村、大窪村的貧困群眾。
“他們需要啥,我就送啥,大到電視機,小到針線、香油、創可貼。”許玉蓮笑著說,她要當一名“救火隊員”,幫助鄉親們渡過生活難關。
十幾年來,許玉蓮經常給大窪村孤寡老人葛全英送去米、麵、油、菜以及毛毯、床單等生活用品,老人把她當成了自己的親閨女。此外,她給寺後村一名患白血病的村民送去藥品和精神鼓勵,讓這名村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信心。她自費帶著栗井村村民王鳳樹遠赴濟南搜集證據,幫助老人認定了八路軍身份……
很多人問,許玉蓮咋就那麼喜歡幫助人?
“黨對我的恩情太大了,我一輩子都回報不了!”許玉蓮的回答很樸素。
很多人不知道,在女兒3歲那年,許玉蓮遭遇下崗、離婚雙重打擊,一個人帶著女兒四處漂泊,一年內搬家6次,煤球房、樓梯間、廢棄倉庫都是母女倆的棲身之地。在許玉蓮生活最困難的時候,政府為她提供了一套住房,並給她辦理了低保。
為了感恩,多年來,許玉蓮用最樸實和最簡單的方式回報社會、回報黨和政府對她的關懷和恩情。
每到冬季,許玉蓮就會犯腿疼病。在前些天的采訪中她對記者說,等腿疼稍微緩解後,她要讓女兒開車帶她進山,把準備好的棉衣、棉被送給山裏的鄉親們。
記者手記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許玉蓮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樣的理念。
許玉蓮曾經是受到黨和政府關愛的困難群眾,她不忘黨恩,用愛心踐行慈善事業,在山陽大地譜寫了愛之歌、善之曲。
一碗餃子、一壺香油、一床棉被、一台彩電……捐贈這些物品或許不算什麼,但涓涓細流終將彙成愛的大海,她傳遞給社會的正能量,是溫暖人間的偉大力量。許玉蓮用愛心讓困難群眾的世界不再寒冷,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熱心腸。
(記者 趙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