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市十一次黨代會代表、修武縣農業局長楊法誼
麥田中的楊法誼。 (本報資料照片) |
6月29日,在河南省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省委書記謝伏瞻親自為他頒發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證書;他在大會上代表全省優秀共產黨員作了典型發言。他就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修武縣農業局長楊法誼。
楊法誼憑借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三農”事業的無比熱愛,在農業戰線一幹就是10年,雖然身患嚴重股骨頭壞死,但仍然全情投入糧食生產,譜寫了一曲心係“三農”的時代讚歌,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曾對他矢誌不渝抓糧食生產的精神給予高度評價。
他牢記共產黨員的使命與責任,把農田當作工作間,把豐產豐收作為人生的追求,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都待在農田,他主持的糧食高產創建連創17項全國紀錄。他的事跡先後被《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本人也先後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農業先進個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十大“三農”新聞人物、第五屆河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的事比天大。”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在我國糧食總產量實現“十連增”的大好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我們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裏”。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的事比天大。”楊法誼說,我們必須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的教導,始終堅持把糧食生產放在心上。
上任伊始,麵對修武農業缺乏亮點的現狀,他深入調研,提出把“農業小縣打造成糧食高產強縣”的發展目標。在2008年農業部尚未提出開展糧食高產創建之前,他就率先在全縣開展玉米高產競賽,在全國範圍開啟了糧食高產創建的先河。
2009年,長期的奔波勞累,使他患上了嚴重的股骨頭壞死,由於腿疼不能長時間站立行走,他就隨車帶著小板凳下鄉,坐在田間指導農民生產,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板凳局長”。即使住院治療,他也時刻惦記高產田,常常一拔下輸液針頭就直奔田間。幹部群眾都說,糧食高產創建比他的命都重要。
去年,在小麥播種的關鍵時期,他帶領技術人員一連20天穿梭在35個村的重點示範田,指導示範戶塌墒、施肥、深耕、播種。每天奔波200多公裏,正常人都受不了,他沒說過一聲累。技術員和司機分三班輪流陪他下鄉,他卻沒有休息過一天。連續奔波勞累,他腿疼得連站立都困難,連上車都是司機攙扶著,很多人都為此落了淚。
有人問他為啥這麼拚命抓糧食生產,他說:“中國人多,不抓糧食生產咋中?我是一名農業戰線的黨員,最大的心願就是帶領鄉親多打糧、多增產、多增收。”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糧食要增產,不依靠科技創新不中!”
修武縣糧食高產創建多次刷新全國紀錄,靠的是啥法寶?楊法誼說:“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糧食要增產,不依靠科技創新不中!”
為學習、研究良種良方,楊法誼在網上學、走出去學、向實踐學,潛心研究現代農業發展和糧食高產創建等方麵的問題。
糧食要增產,種子是關鍵。他率先引進了“百農矮抗58”“百農418”等優質小麥新品種,先試驗、先示範,再由點到麵推廣,如今已成為周邊縣(市)的當家品種。他與中國農科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每年國內最新、最好的品種都率先在這裏落戶。
為提高糧食單產,他在工作實踐中創新總結出“小麥高產八句話要領”“小麥寬窄行播種”“甩手橫撒施肥法”“微灌補墒苗齊法”等經驗,為一次次刷新糧食高產紀錄、實現高產創建目標提供了技術支持。
為解決糧食增產技術“最後一公裏”問題,他在全縣建立了幾十個萬畝示範方、千畝示範片、百畝示範田和上百家科技示範戶,每年向群眾印發數萬份技術“明白卡”,實現了“技術進田、技術到戶、技術入腦”的工作目標,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他先後赴河北、山東等地引進農作物新品種160餘個,在全縣示範推廣。他引進的天蜜脆梨、晚秋黃梨、紫菜花等特色果蔬新品種,如今已成為使當地種植戶增收的寶貝。
楊法誼的“試驗田”在修武縣周莊鎮孟村,許多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在這裏試驗成功,使百姓得到了心動的收益,並向周邊鄉村輻射推廣。
在他的玉米超高產攻關田,今年試種的4個玉米新品種,全是我國著名育種家繁育的,采用的是楊法誼發明的“寬窄行、一穴多株、微菌拌種、種肥異位同播、適時化控、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的集成技術。這種生產模式有通風透光好、提高群體數量、高密度種植、抗倒伏、便於田間管理和機械化作業、糧食產量高等特點。
修武今年推廣這種玉米種植模式2萬畝。
這是楊法誼為了推廣良種良方而建立的“試驗田”。
在修武,楊法誼聯係的科技示範戶有300多家,家家都是他的“試驗田”,每個高產創建“試驗田”都達到了“六有”標準,即有創建主體、有行政負責人、有專家負責人、有產量目標、有技術規程、有獎罰措施;實行“六統一”模式,即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配方施肥、統一良種供應、統一秸稈還田、統一機械作業、統一病蟲害防治,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產集成技術體係。
“農業局長抓農業,如果沒有‘試驗田’,光靠行政命令強推,盲目發展絕不行。”楊法誼說,喊破嗓子,不如幹出樣子。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必須走“點上試驗、麵上示範、大麵積推廣”的發展路子。靠誰示範引領?他說,要靠科技示範戶,要靠“試驗田”。
修武縣五裏源鄉磨台營村種植大戶夏三德,是楊法誼的科技示範戶。今年秋季,老夏家的3000畝地種的全是能直接脫粒出地的玉米新品種。這些新品種不僅高產、優質,而且能直接脫粒出地,使秸稈就地粉碎還田,省時、省工、省錢、肥田,還消除了秸稈焚燒隱患。
修武縣今年秋播玉米21萬畝,能直接脫粒的玉米新品種播種麵積占三分之一。如果每畝收獲玉米按節省人工費用200元計算,全縣僅此一項就為農民節約1400多萬元。再細算,還有糧食增產的效益、禁燒帶來的生態效益等。
“基層農業幹部,要紮在村裏、長在田間,為群眾排憂解難。”
“基層農業幹部,要紮在村裏、長在田間,為群眾排憂解難。”這是楊法誼常說的一句話。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楊法誼手機中儲存了400多個農戶的電話號碼,這是他和農民“零距離”溝通的“連心橋”,是指導農業生產的“高速公路”。其中,他聯係的35個重點示範戶,誰家的地該澆水了、該施肥了、該打藥了,楊法誼都了如指掌。在他乘坐的老款桑塔納轎車的後備廂裏,總是裝滿了農藥、微肥等農資,為的是下鄉指導時免費送給示範戶。
2013年4月的一天,他得知全縣將遇極端“倒春寒”時,馬上與省、市專家聯係,探討應對之策,並連夜通知各鄉鎮和高產示範戶加緊澆水增溫。一些示範戶嫌麻煩不想澆水,他不厭其煩地入戶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當他了解到示範戶範改朝因沒勞力、沒電不能澆水時,立即找電工為其通上電,不顧天冷腿疼幫範改朝下地澆水,一直忙到次日淩晨才回家。由於應對及時,全縣在夏糧大災之年再獲豐收。
楊法誼聯係的孟村一家科技示範戶有30畝“試驗田”,分為農業新品種試驗、超高產攻關和高效農業三大板塊,高效果蔬大棚種的是彩虹、玲瓏、黑美人、羊角蜜、天蜜脆梨等新瓜果品種;玉米高產攻關田試種的是高密度新品種。楊法誼既要為示範戶提供種子、技術和信息服務,還要提供全程、全天候生產指導。
縣農業局經費少,他帶頭過緊日子,把錢都用在了糧食高產創建和幫助群眾發展生產上。楊法誼的辦公室十分簡陋,10多平方米,一張寫字台,一台電腦,一把座椅,一套簡易沙發,加起來不過千元。他每年都想方設法從有關項目中擠出資金投到糧食高產創建中,把新購置的新式播種機、發電機、微灌、新式機動噴霧機等設備免費送給示範戶,為科技示範戶免費發放優質農藥、種子和肥料。
楊法誼一心為群眾、為糧食高產創建,贏得了許多領導、專家和幹部群眾的讚譽。河南省副省長王鐵對他主持的糧食高產創建工作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給予高度評價。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郭天財說:“像他這樣撲下身子、腳踏實地抓糧食生產的農業幹部不多見,他為基層農業幹部樹立了樣板,做出了表率。”
(記者 楊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