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溫縣嶽村街道牛窪村村民張葡萄
張葡萄在給婆婆看手機裏孩子們的照片。 記者 寧江東 攝
可憐的孩子需要關愛,她從嬸子變成了“媽媽”,無怨無悔地養育失去父母的三個孩子。20多年的風風雨雨,“媽媽”為侄兒、侄女搭建了一個溫暖的港灣,讓孩子健康成長。她,就是溫縣嶽村街道牛窪村村民張葡萄。
上世紀90年代,風華正茂的張葡萄嫁給了牛窪村村民牛軍營,盡管日子過得清貧,但夫妻恩愛、生活美滿。然而,婚後不久,牛家遭遇不幸,牛軍營的哥哥因病去世,撇下兩男一女3個孩子,最大的9歲,最小的才2歲多。
牛軍營哥哥的大兒子小濤是其與前妻所生,他去世後,繼母無意照顧小濤,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她和牛軍營哥哥所生的兩個孩子小超、小芬身上。張葡萄看小濤可憐,索性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中撫養,像對待親兒子一樣。
當年,張葡萄承包的100畝果園由於遭受水災,基本沒有收成,家裏過得十分拮據。張葡萄和女兒一年到頭也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母女倆的很多衣服都是撿拾鄰居的。盡管如此,她還是從生活費中拿出一部分錢作為小濤的學費、生活費,並給小濤買了新衣服。
後來,張葡萄開了一家米皮店,生意不錯,家裏的經濟條件也開始好轉。
然而,好景不長,牛軍營的哥哥去世沒幾年,其妻子、小濤的繼母也因病去世,牛軍營哥哥的二兒子小超、女兒小芬徹底成了孤兒。當時有人想領養小超,張葡萄對丈夫說:“大哥、大嫂現在都不在了,我們再苦也要把孩子撫養成人。”和丈夫商議後,她決定將小超接到家中和小濤一起撫養。
與小濤相比,小超是個淘氣的孩子,成長過程中讓張葡萄操碎了心。
上學時,小超經常與同學打架,同學的家長經常找上門,張葡萄除了賠禮道歉外,還經常賠償醫藥費;在家裏,張葡萄想讓小超幫其製作米皮,但小超常常偷跑著去玩耍……對這個淘氣的孩子,張葡萄雖然想發脾氣,但她明白此時的打罵隻會適得其反。在張葡萄的耐心教育下,小超漸漸懂事了,慢慢改掉了壞習慣。
去年,在鄭州創業的小超回老家結婚,張葡萄給了他10萬元。
“嬸嬸把我撫養大,她就是我的‘媽媽’。”向記者說起張葡萄,小超的眼睛濕潤了。
再說說小芬。
父母相繼去世後,小芬先是被一戶人家收養,但繼母脾氣不好,經常打罵小芬。由於長期缺乏營養,小芬骨瘦如柴,而她身上的衣服也破舊不堪,全是補丁,孩子生活得很艱難。看到可憐的孩子,張葡萄決定把小芬也接回自己家撫養。
張葡萄對小芬很好,小芬與張葡萄的女兒相處得也很融洽,小芬一天天開朗了,笑聲也多了。
如今,在張葡萄的精心養育下,小濤、小超和小芬都已長大成人。今年母親節,小濤、小超、小芬紛紛給“母親”發來紅包。小超發了一個166元的紅包後,留言:“嬸,母親節快樂!等侄兒創業成功,一定給您發個大紅包。”短短幾句話,張葡萄感動地流了淚。
這樣的經曆、這樣的故事,在外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在張葡萄和三個孩子的經曆中,卻是那麼真實、感人。
談起撫養三個孩子這些事,樸實的張葡萄總是輕描淡寫:“讓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這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是的,她覺得照顧孩子是自己的分內之事。
記者感言:
這是一個平凡母親奉獻愛心的故事。20多年來,張葡萄始終對侄子、侄女視如己出,給予慈母般的關愛與嗬護,讓孩子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張葡萄用大愛為三個孩子撐起了一片天,讓不幸的孩子“幸運”地長大成人,組建家庭,奉獻社會。張葡萄用樸素的行動詮釋了母愛的偉大,願她的事跡能向社會傳遞更多正能量,願人間的大愛溫暖更多人。
記者 寧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