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熱點新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 我與新中國共成長 > 正文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馬東江:盡職履責,誓讓村莊換新顏
更新時間:2019-8-26 16:03:37    來源:焦作晚報

      

       在他的帶領下,山陽區新城街道蘇藺村硬化了主大街,填平了垃圾場、汙水池,從原來的髒亂差村變成了山陽區衛生先進村;在他的組織下,100多戶村民在隻拿到他寫的欠條的情況下,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蘇藺水廠建設征遷工作;在他的謀劃下,村裏建成了文化健身廣場,有了標準化塑膠籃球場,相繼成立了舞蹈隊、健步走隊、軍樂鼓隊、腰鼓隊……

       他,就是蘇藺村村委會主任馬東江。

       今年43歲的馬東江是苦孩子出身,母親早早離世。雖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卻早早離家到外地打工。嚐遍酸甜苦辣後,他回到家鄉,從村民小組長幹起,當過村治安主任,後來又成為村委會主任。職務在變,不變的是他為村裏做點事、為村民服務的初心。

       近日,記者來到蘇藺村采訪,村民向記者講述了馬東江的故事。

       征遷中的“拐杖主任”

       “鄉親們,大家一定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拆遷進度,決不能耽誤全市重點民生工程建設進度。”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馬東江的聲音經常在村裏響起。

       為了不影響蘇藺水廠的建設進度,馬東江到村民家裏耐心勸說,督促村民做好征遷工作。

       為了讓村民順利拆遷,馬東江挨家挨戶給需要征遷的村民打欠條。很多村民在還沒有拿到征遷款的情況下就完成了征遷。

       “東江人實在,我是看著他長大的,相信他。”一名村民說。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馬東江是真心為村民辦事還是高高在上,村民心裏最清楚。

       幾乎每家征遷時,馬東江都要去幫忙。有一次,他幫村裏一個粉條加工戶搬遷設備時,由於地麵坑窪不平,貨車上的鐵架子掉下來,正好砸到馬東江的左腳上。“哎喲!”馬東江痛得大叫一聲。村民一看,馬東江的左腳流了很多血,趕緊扶著他去醫院。醫生一檢查,說是左腳骨折了。讓醫生簡單包紮一下後,馬東江又回到村裏忙著征遷的事情。腿腳不方便,他就在家裏指揮。有急事,他就拄著拐杖去。就這樣,馬東江“拐杖主任”的名號不脛而走。

       大約兩個月時間,蘇藺村的100多戶村民順利完成征遷,保證了蘇藺水廠的建設。

       讓村民換了個活法

       說起對農村的印象,不少人會想到髒亂差。現在你去蘇藺村看看吧,漂亮得像市區的居民小區,整潔、幹淨,每天還有灑水車灑水呢。大夥兒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心情舒暢,都說多虧了馬東江。

       過去,蘇藺村也是有名的髒亂差村,不少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

       2014年12月,馬東江當選為該村村委會主任。他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燒向環境差這個大夥兒關心的問題。

       馬東江將全村分為4個區域,安排3名清掃人員和1名清運人員。每個區域又細分網格,實行網格化管理。為了使工作人員真重視、下真功,馬東江確定了試用原則。在他的主持下,村裏建立了兩委幹部網格化監督、群眾舉報機製,3個月被投訴超過3次的環衛工予以解聘。就這樣,村裏先後換掉了8名環衛工。如今,該村的衛生管理製度得到嚴格執行,村裏的麵貌煥然一新。

       後來,蘇藺村購買了灑水車,每天灑水降低村內道路的揚塵。不少村民說,自己每天不是被鬧鍾叫醒的,而是被灑水車播放的歡快音樂叫醒的。

       為了徹底改變髒亂差的麵貌,蘇藺村籌資35萬餘元,硬化主大街2000餘平方米,鋪設道沿石3000餘米,將相如小區對麵的垃圾場、汙水池填平,改建成寬敞的文化健身廣場,安裝健身器材30餘個,建設了標準化塑膠籃球場。有了健身器材,不少村民也開始像城裏人一樣健身,健身隊伍成了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硬件設施有了,軟件也應運而生。該村的3支舞蹈隊、1支健步走隊、1支軍樂鼓隊和1支腰鼓隊相繼成立,除了在村裏演出外,他們還經常到外麵演出,成了該村的“外交大使”,展現了該村村民嶄新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蘇藺村投資5萬元購買了月季、冬青等對村裏進行綠化,還請人在牆壁上作畫,打造成文化牆。不少村民感慨:“和過去相比,我們真是換了個活法。”

       他有一顆柔軟的心

       幾年過去了,蘇藺村村民樊擁軍依然記得當年馬東江自掏腰包救小孩的事情。

       那是2011年7月的一天,一名村民給馬東江打電話,說離他家不遠的一棟居民樓上摔下兩個小孩。馬東江一聽急了:“這是人命關天的事啊。”他帶上放在家裏的3萬元現金,就往現場跑。

       到了現場,馬東江看到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躺在地上,旁邊還有血跡。由於不認識這兩個孩子,村民不敢上去施救。

       馬東江沒有猶豫,喊人幫忙把兩個孩子送到醫院。到醫院後,他墊付醫藥費,給兩個孩子作各種檢查。

       醫生檢查後說,情況危急,兩個孩子需要立即做手術。可是,做手術需要家長簽字,馬東江連兩個孩子叫啥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他們的父母是誰了。

       眼看兩個孩子的呼吸一點點變弱,馬東江急了,對醫生說,給孩子做手術要緊,一切後果由他負責。最終,由於手術及時,男孩保住了性命。

       後來,馬東江了解到,兩個孩子的父母是來焦打工的,租住在蘇藺村。

       在男孩住院的幾天裏,馬東江跑前跑後,為其籌措醫療費。看著素不相識的人對自己的兒子這麼好,男孩的父母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們說,一輩子都忘不了馬東江,是他挽救了自己兒子的生命。

       遇到大事敢擔當,村裏的小事馬東江也要管,並且處理得很好。

       村民趙玉紅說,馬東江當村委會主任前是民事調解員,他積極、熱心、耐心,調解時總是以理服人。有一次,村裏的一位老太太因家庭瑣事對兒子說了幾句重話,兒子氣得將老人趕出家門。老太太找到馬東江,讓他幫幫自己。馬東江找到老太太的兒子說:“我們小時候經常說錯話、辦錯事,爸媽啥時候把我們攆出過家門?現在他們老了,說幾句不中聽的話,你就把老人趕出去,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這是兒子該做的事情嗎?”聽了馬東江的一番話,老人的兒子羞愧地低下了頭,立即向母親認錯,把老人接回家。

       村民王輝(化名)家裏比較窮,母親長期患病。有一年,由於申報程序錯誤,王輝家沒能享受低保政策。王輝急了,到村委會大鬧一場。馬東江耐心給王輝講解低保政策和申報程序,並承諾隻要王輝家符合政策,明年一定會享受低保政策。第二年,王輝家享受了低保政策。看到馬東江熱情地幫助自己,王輝感動得不知說啥好。他表示,家裏有再大的困難,自己也要努力上進,讓日子越過越好。

       去年,馬東江被評為山陽區征遷先進個人,這是他一心做事的回報。還是在去年,蘇藺村被評為山陽區衛生先進村,這是對該村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的認可。

       在蘇藺村村民眼中,馬東江就是這樣一個人:腳踏實地做事,撲下身子為民。這樣的村委會主任,怎會不贏得村民擁護?

記者 趙改玲 宋崇飛

       上圖 馬東江(右二)和村兩委班子成員開會安排工作。

       左圖 馬東江的座右銘。

       記者 宋崇飛 攝

文章編輯:殷愛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