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博愛縣天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天其
看著紅彤彤的辣椒,楊天其(右)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記者 張鵬 攝
主人公座右銘
博愛縣天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天其,剛剛步入不惑之年,其成功之路,從一名經驗豐富的“失敗者”起步。
2007年,楊天其帶著多年打拚積攢下來的積蓄返鄉創業。在鎮、村領導的鼓勵和鄉親們的支持下,楊天其流轉了村裏的百餘畝土地,其中六十畝用來發展當地的傳統優勢產業——西瓜種植業。
每個西瓜均重4公斤,一畝地起碼能產2000公斤,每公斤按一元錢賣,每畝地就能掙2000元。種植之前,楊天其把賬算得很清楚,後來西瓜生長也如人所願,大部分西瓜都能長到5公斤。
收獲在即,一場持續的大雨致使楊天其六十畝地的西瓜炸裂、腐爛,近乎絕收。
家貧出孝子,逆境磨意誌。生性倔強的楊天其堅信黃土地裏也能長出“金餑餑”,決意要在農業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
缺技術,學!沒市場,闖!六年時間,楊天其積累了經驗,收獲了市場,找準了方向,並先後獲得成人中專學曆和種植業農民技師職稱。2013年,楊天其流轉了200餘畝土地,注冊了博愛縣天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和河南省農業大學、焦作市農林科學院、焦作市科技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新品種開發、新技術引進等合作關係,經過考察調研、共同攻關,選擇了小麥和辣椒間作種植模式、小麥與甜玉米娃娃菜間作種植模式,走上了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特色生產、助農增收的富民之路。
楊天其選擇的種植模式分大棚和大地兩種,均為“立體種植”。大棚種植實現了“四種四收”,一個大棚一年的綜合收益能達2萬餘元。大地種植也能做到“三種三收”,每畝地每年的毛收入也有1萬餘元。
為推廣這一成熟的生產模式,帶動更多農戶共同走上致富路,特別是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奔小康,經過思考並多方征求意見後,楊天其選擇了“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
楊天其的合作社與貧困戶簽訂了種植合同,在種苗選擇、田間技術指導、農產品收購等方麵提供了更多惠民服務。
清華鎮街道南朱營村貧困戶趙德義率先通過種植辣椒脫了貧,說起今年的收成,他喜笑顏開:“今年我種了3畝辣椒,畝產超過了2000公斤,現在的行情是10塊錢一公斤,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像趙德義一樣,已經有112戶貧困戶依靠楊天其的合作社年均增收5000元左右。
我市貧困戶的主要致貧原因之一是因病因殘。楊天其的母親是聾啞人,因此,他對殘疾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針對貧困戶中的殘疾人家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楊天其給予其產前、產中、產後全程“保姆式”服務;對於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殘疾戶,楊天其為其製定了詳細的管理規範和操作流程。
今年57歲的孝敬鎮東王賀村村民金倉笑家中有兩位殘疾人,今年在參加產業扶貧學習班的時候,金倉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了兩畝地辣椒。“楊天其對我們殘疾貧困戶特別關心,經常去地裏給我們進行技術指導,今年辣椒收成不錯,一畝地少說也能掙6000元。今年種得少,明年我要多種幾畝辣椒。”金倉笑感激地說。
成熟的種植模式、貼心的技術服務、暢通的銷售渠道,短短兩年時間,楊天其的合作社就吸引了周邊縣(市)500餘戶農戶入社成為社員,在收獲喜悅的同時,他也隱約感到了不安:“種太多辣椒不好賣,鄉親的收入不高可咋辦?”
其實,早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楊天其便與山東棗莊蔬菜批發市場、鄭州萬邦物流園、陝西欣橋蔬菜批發市場的商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並與貴州老幹媽簽訂了供銷合同,實現了以銷定產並約定了最低收購保護價。今年約定的最低收購保護價為每公斤10元,市場價高於10元時,按市場價收購。
不僅如此,楊天其籌資200萬元新建的集烘幹、分揀、冷藏於一體的大型設備已經投入施工,年底前即可投入使用,屆時將形成一條集種植、回收、初加工、深加工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有了這套設備,我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就更強了。”楊天其信心滿懷地說。
未來3年至5年,楊天其計劃將自己成熟的種植模式在焦作市推廣1萬畝以上,按照“基地+種植戶+電商+全域旅遊”模式,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更多農戶、貧困戶、殘疾戶脫貧致富。
記者手記
父親是位樸實的農民,母親先天聾啞,他初中畢業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走村串巷賣花生辣椒醬,獨闖山西倒賣蜂窩煤,幹過裝修工,拿過電焊槍……
初次創業,造物弄人,愈苦彌堅,光榮踏上追夢路。
不忘初心,鍥而不舍,終得成功,致富不忘眾鄉鄰。
牢記使命,勇於擔當,鼓足幹勁,脫貧路上顯身手。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楊天其,一個努力奔跑的追夢人。
(記者 張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