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熱點新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 山水巨變瞰焦作 > 正文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讓紅色文化“塑形”焦作革命老區
更新時間:2019-8-6 9:09:42    來源:焦作日報

  對近階段十二會村的提升改造工作,“草帽教授”陳興義現場給出了指導建議。

記者 王瑋萱 攝

  因為八一建軍節的到來,再次掀開了我們濃厚的紅色記憶。

  8月2日,八一建軍節剛過,記者跟隨河南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原院長、“草帽教授”陳興義走進了“焦作西柏坡”——中站區龍翔街道十二會村。

  十二會村海拔700餘米,深處太行山腹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太行區第四專區、焦作黨政軍機關曾駐紮於此。村內現存太行區第四專區舊址、焦作市委、市政府舊址、沁博縣委第三公所舊址、焦作市公安局舊址、新華公司舊址等遺跡,這裏曾是享譽太行山的紅色據點。

  走訪十二會村,記者並非首次。幾年前,十二會村留給記者的印象是這樣的:屋舍破爛,道路受阻,村內人跡難尋,紅色革命遺跡無人問津,雜草叢生,就連村委會的辦公場所也是落魄不堪。

  而如今的十二會村正悄然發生著變化。記者與陳興義、十二會村負責人連紅利行走在村內,發現紅色革命遺跡在這裏被越擦越靚,這裏已初步具備了紅色旅遊的接待條件。由於山村環境大變樣,村中央一棵1500年樹齡的大槐樹更顯蔥蘢高大。在這裏,記者甚至還看到了一些由石頭、瓦缸、瓷碗組合而成的小品景觀。很顯然,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裏發生了變化。

  聽到大家稱讚十二會村的變化,連紅利更是喜上眉梢。他說,從今年6月20日至今,十二會村已接待紅色旅遊客人3萬餘人。3萬餘人!這是連紅利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此時,一旁的陳興義鼓勵他:“隻要把好紅色文化脈搏,這個數字還會翻幾番。”

  2018年,陳興義帶領團隊來到十二會村,深挖十二會村紅色文化資源,通過高標準規劃設計,改變十二會村麵貌,助力紅色老區脫貧致富。

  期間,一件小事令他記憶深刻。為了改變山村麵貌,村內8名老黨員組成突擊隊,不怕辛苦、帶頭勞動,有的還主動拆了自家的房子。這8名老黨員中年齡最大的有78歲,最小的也有56歲了。看到這一幕,陳興義感慨萬千,他說:“十二會村有優質的紅色文化資源,幹部、群眾又有良好的紅色文化基因,何愁不能脫貧致富?”

  很快,他便帶領團隊專門為十二會村編製了一套規劃方案。規劃中,他們希望在十二會村實現“旅遊+紅色教育+康養+鄉情”的產業體係。村內保留原有建築風貌,提升改造一批紅色曆史文化館、村誌文化館,利用新概念“紅色長廊”,將老區生活、生態農業、文化娛樂等係列文化產業項目串聯連來。

  在陳興義團隊的直接指導下,原本固守山村的十二會村幹部群眾在理念上、行動上都發生了轉變。陳興義告訴記者:“我市紅色文化資源豐厚,但僅有資源不行,需要項目引領、帶動,化資源為資產,切實幫助老區人民。”

  那麼,焦作紅色文化資源到底有多豐厚,又是否值得我們深度挖掘呢?

  焦作,是太行山一帶革命烽火的主要策源地。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1922年,焦作就有了黨的活動。1923年,焦作有了第一批工人黨員。1925年7月,焦作建立了第一個地方黨組織。1927年至1932年,武陟、修武、溫縣、博愛、孟縣、沁陽等地都先後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從大革命時期到土地革命時期,再到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數英烈在焦作大地譜寫了一首首壯麗史詩,留下了一件件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目前,我市六個縣(市)全部被國家有關部門確認為革命老區,全市58個鄉鎮中有52個紅色老區。

  焦作紅色文化資源亮點頻閃。以我市革命老區事跡為創作源頭而拍攝的電影《地雷戰》早已家喻戶曉。以“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宋學義英雄事跡為史料創作的電影《刻在石磨上的豐碑》,又斬獲了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大獲好評。“太行八英”“太行人民的兒子——九縱”等一批“英雄團隊”,就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紅色太行山上。

  資源豐富,焦作紅色文化產業可圈可點。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15年,陳興義發起組織了美麗鄉村行動計劃服務團隊。近4年來,這個團隊多方考察焦作紅色文化資源,並為十二會村、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陽廟鎮寨卜昌村拿出了優質的規劃方案。

  為此,陳興義還總結了“十二條路徑”,分別是: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提煉紅色文化基因、串成紅色文化紅線、整合紅色文化資源、規劃紅色文化基地、形成紅色文化走廊、傳承紅色文化基因、開發紅色文化產品、形成紅色文化產業、沿著紅色文化紅線,結合黨建工作主題,開展紅色文化教育。

  產業發展才是文化傳承最有力的助推器,我們深信不疑。

  站在十二會村提升改造後的大水窖前,陳興義希望連紅利在這裏盡快建一個大型的入黨宣誓牆,以便盡快啟動“不忘初心,牢記始命”主題教育日活動。連紅利則向陳興義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在村內實施生態采摘園建設計劃。

  百花齊放才能滿園春光!手端紅色文化“金飯碗“,焦作值得讓紅色文化深度“塑形”焦作革命老區。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一幅紅色風光漫太行的別樣景觀。

記者 王瑋萱 實習生 李穎慧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