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底、兜牢底、兜準底,通過三個‘兜’字,確保社會救助落到實處,確保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近日,記者在市民政局采訪時,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近年來,我市社會救助工作堅持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宗旨,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紮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完善製度體係、健全工作機製、提高救助標準、加強規範管理、深化便民服務,有力有效促進了社會救助工作高質量發展。
兜底線,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我市逐年科學提高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目前城市低保月標準550元,農村低保年標準3900元,人均補助水平分別不低於280元、170元,城鄉特困基本生活年標準分別為9600元、6000元,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穿底、有保障。我市建立了綜合協調機製,發揮民政部門在救助體係中的牽頭作用,實現救助政策有效銜接、救助資金統籌使用、救助資源有效整合、救助信息互通共享,並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救助窗口,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織密網,瞄準救助對象不漏一人。我市完善了申請對象識別,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扶養戶籍變更、機械變動等人戶分離和贍養、扶養人情況進行細化,確保各類困難群眾能夠享受社會救助,不漏一人。完善救助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核算,完善贍養費的計算方法,適當放寬申請家庭可以擁有維持家庭成員生產、生活所必需的家庭財產。開展了“支出型”貧困救助,建立了剛性支出、社保繳費、就業成本減免機製,確保因殘、因病、因學等剛性支出大的支出型貧困家庭能夠享受救助。建立了生活困難的重殘人員和支出型貧困重病人員單獨納入低保製度,按照勞動力係數科學合理設定照護人家庭收入核減機製,實現“保障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的目標。
抓精準,優化社會救助服務管理。我市堅持以“一網通辦,一次辦好”高效便捷利民改革為目標,優化社會救助辦理流程,規範受理條件、申請材料和辦事流程,凡是通過數據共享、信息比對等方式能夠自行查證、查詢、征詢或在政府部門之間、部門內部流轉辦理的,不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完善了救助信息化管理,規範低保行政文書,確保關鍵環節和核心程序“環環有痕跡、步步能倒查”;加強低保係統數據更新及動態管理,做到“一數一源、數據準確”,實現了“數據多走路、群眾少跑腿”。建立了家庭收入和財產核對機製,對申請社會救助的困難家庭,依托財稅智慧雲平台和政府大數據庫,對申請救助對象實現跨部門比對相關信息,確保救助精準化。
強監督,營造陽光社會救助。我市建立了監督檢查機製,製訂印發了《焦作市民政局關於建立健全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製的通知》,從救助法規政策製度貫徹落實、工作規範化管理、資金籌集和管理使用等6個方麵,通過定期報告和通報、日常監管、專項督查、暗訪抽查、跟蹤回訪等方式進行監督檢查,確保社會救助監督檢查製度化、常態化。市、縣民政局采取“互聯網+救助”電子或網上公示,鄉鎮(街道)定點公示,村(居)政務公開欄長期公示,低保戶懸掛標識牌和發放明白卡,公開政策、公開程序、公開對象、公開監督電話,拓寬了群眾和社會的監督渠道;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為社會救助監督員,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監督情況。利用政府在線、行風效能熱線、報紙、網絡等媒介接受群眾監督舉報。積極探索解決基層人情保、關係保和錯保現象,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原則,縣民政局和鄉鎮政府對新申請救助家庭入戶率達到100%,務求“認定條件精準、收入計算精準、審批程序精準”。建立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幹部近親屬享受社會救助待遇備案和低保對象分類複核製度,對不同困難的低保家庭定期進行入戶複核。實行低保對象定期認證和工作人員巡訪機製,低保對象定期到村(居)民委員會簽字認證,村(社區)負責救助人員對低保、特困對象定期巡訪,準確掌握家庭經濟狀況、人員變動情況。同時,探索建立了福利依賴“養懶漢”問題,建立救助與就業聯動機製,低保對象因靈活就業、自謀職業或自主創業的可申報就業成本減免的,享受就業成本減免和低保漸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