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該縣堅持以基層黨建推動鄉村振興,以“黨建+美麗鄉村”“支部+集體經濟”“黨員+扶貧攻堅”為紐帶,開通“引、帶、扶”三路直通車,傾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新農村。
從“引”字破題,以“黨建+”引領美麗鄉村新風貌。該縣堅持以黨建工作為引領,落實以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運行機製,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抓村莊規劃、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環境優美、經濟文化協同發展的美麗鄉村。該縣孝敬鎮齊村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組織村兩委會幹部和全體黨員對村內外大小街道、汙水管網、沿街線路、衛生死角等進行徹底整治;實行農戶門前“三包”責任製,落實黨員幹部衛生責任崗製,一名黨員幹部負責一條胡同,實行日巡查機製,結合清塵公司落實日常保潔,實施長效監管,確保大小街道、房前屋後全天幹淨整潔;先後投入11萬元,對主大街牆體進行美化,整治荒宅13座。目前,齊村總投資65萬元的集中式廁所改造工程已開工建設,全村295戶群眾的廁所將全部接入管網,實行集中處理。
從“帶”字拓展,以“黨建+”帶動鄉村經濟活起來。“產業旺不旺,就看黨組織強不強”。該縣積極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用黨建融合資源、用活資源,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扶持農民創業就業,讓農村資源要素“活”起來,點燃了鄉村振興“加速器”。同時,該縣以“林果、蔬菜、懷薑”三大產業為核心,發展林果產業,依托小底櫻桃、玄壇廟冬桃等特色林果品牌,帶動薄皮核桃、蘋果、冬棗等太行林果種植,形成了以小底村為中心,輻射周邊44個自然村、4100餘戶的種植網絡。另外,該縣還大力實施14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初步形成了“土、農、公、活”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村村有特色,鄉鄉有產業”的發展格局。該縣孝敬鎮齊村兩委會還成立了興齊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引導農戶土地有序流轉,購進高效農業設施,開展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逐漸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下的“黨支部+公司+農戶+規模化經營+解放勞動力”的發展村集體經濟的“齊村模式”。眼下,齊村集體流轉土地500畝,形成了代繁種子、青儲玉米、脫水蔬菜和農機服務四大業務板塊,每年村集體可增加收入15萬元;解放了150戶農戶,農戶在得到不少於原來種糧收入的土地租金後,還可以外出務工、從事第三產業等,每年可增加收入2萬餘元。截至目前,該縣204個行政村全部製訂了“三年消除空白村”集體經濟發展方案。無固定收入村由2015年的117個減少到38個,年收入1萬元至5萬元的村由26個增加到44個,6萬元至20萬元的村由50個增加到68個,20萬元以上的村由23個增加到54個。
從“扶”字推進,以“黨建+”扶助貧困群眾富起來。該縣把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統籌推進發展,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辦法,發展特色農業和集體經濟,取得了“黨建落地生根、貧困摘帽拔根”的成效。該縣柏山鎮貴屯村兩委會投資140萬元建起了縫紉加工車間,為本村和周邊村民提供了50餘個就業崗位,並優先招錄貧困戶勞動力,每人每月收入不低於2600元;去年年底,給貴屯村和周邊的義溝村、倒槐樹村、柏山村的50戶貧困戶每戶分紅587.1元。該縣清化鎮街道南朱營村,在幫扶單位河南理工大學的幫扶下,利用省派第一書記專項扶貧資金、扶貧到戶增收資金、幫扶資金和村民自籌資金,投資115萬元,幫助貧困戶建設了3座半地下式溫室大棚和30座單體棚,積極發展訂單蔬菜種植產業。同時,該縣積極探索“黨建+”精準扶貧模式,通過黨支部牽頭實現貧困村專業合作組織全覆蓋,把創業大戶、致富能人聚集在黨旗之下,有效解決貧困群眾資金匱乏、技術欠缺、勞力不足等現實問題。該縣許良鎮通過村黨支部“做媒”和黨員自由對接,組織貧困群眾種植赤鬆茸、冬桃,擴大懷薑深加工等產業項目,帶動脫貧增收,進一步提升了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另外,該縣還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積極引導貧困戶通過合作社代種代管方式,走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貧困戶”的發展之路,形成了黨員幹部用心幫、貧困群眾用力幹的脫貧攻堅合力。
(王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