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 出彩焦作·看扶貧 > 正文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竹塢郡”裏寫風流
——看許良鎮如何走好綠色轉型之路
更新時間:2021-1-19 9:26:16    來源:焦作日報

  “今年咱村計劃申請扶貧資金,建保鮮庫和烘幹廠房,用來延伸冬桃、赤鬆茸等扶貧農產品的產業鏈,為接下來5年的鄉村振興事業打好基礎。”1月16日,在博愛縣許良鎮趙後村村委會,連任的村黨支部書記王玉虎對新選出的“兩委”成員說。近年來,該鎮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使扶貧產業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銜接中發揮了支撐性、引領性作用。

  綠色轉型模式新

  許良鎮原來是一個竹林環抱的小鎮,享有“竹塢郡”的美譽,同時也是晉煤外運中轉核心區、豫西北重要的煤炭集散地。如今,該鎮實施綠色轉型,利用當地豐富的竹林資源,積極推廣赤鬆茸、雪茸菇等菌菇林下種植產業,探索出以種植赤鬆茸、懷薑為主的發展新模式。

  綠色轉型吸引了許多鄉土人才回鄉創業,該鎮西中道村的常連生就是典型代表。在廣州有著穩定收入的常連生,回鄉後一頭紮進竹園,研究竹林菌種的培育,嚐試種植雪茸菇,探索出“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西中道村及周邊6個村許多村民種植菌菇。

  今年,常連生又開始實施新計劃,通過烘幹鮮菇、製作香菇醬來延伸產業鏈,力求將“小竹園”打造成“大產業”。目前,該鎮特色產業種植達6.67公頃,每0.067公頃收益可達2萬元。“去年,在常老師的指導下,俺種植了0.067公頃雪茸菇,效益挺好。今年,俺準備承包0.67公頃土地接著種。”趙後村村民王小根笑著說。

  扶貧貸款助發展

  “去年,俺種的6.67公頃玉米獲得大豐收,僅種糧食一年就有5萬元的收入。今年,俺準備把種植規模擴大到13.33公頃。”該鎮機房村村民段平定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過去,段平定一家3口住在破舊的老房子裏,妻子患有慢性病,年幼的兒子還在上學,家裏生活僅靠他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來維持。有種植經驗的段平定想發展種植產業,但苦於缺少資金。在得知小額貸款政策後,他立即申請4萬元貸款走上種植之路。由最初承包4.67公頃土地到現在承包6.67公頃土地,由最初一年收入不到2萬元到現在年收入5萬餘元,隨著種植規模越來越大,段平定已完成了由貧困戶向種植大戶的轉變。

  截至1月10日,該鎮共幫助108戶貧困戶申請了貸款,發放資金300餘萬元,湧現出“按摩店主”霍彬彬、“涼粉小哥”寧根生等一批典型。他們在金融扶貧政策的“貸”動下,不僅靠自己的雙手將產業做得有聲有色,而且順利地摘掉了貧困帽子,實現了穩定增收。

  鄉村旅遊添活力

  在“竹塢郡”的產業轉型實踐中,鄉村旅遊是不得不說的關鍵詞。在“兩山理論”的指導下,該鎮利用山區自然風光、古村落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打造了“竹藝小鎮”於莊村、紅色教育基地許灣村等一批特色村落。

  近年來,在中國鄉建院專家的整體規劃下,於莊村先後建設了“蜂蜜人家”“遇見清泉”等特色民宿。許灣村則圍繞烈士李蔭棠的事跡,打造了初心課堂、紅色服務站、村史館、議事廳,建設了李蔭棠烈士“四種精神”文化牆。“俺今年已經70歲了,照樣能當義務宣傳員。現在村裏隻要有遊客,俺都會穿上八路軍的衣服,給大家講李蔭棠烈士的故事。”許灣村村民尚成仁激動地說。記者獲悉,今年該鎮將謀劃一批新的扶貧旅遊項目,進一步激發山區旅遊產業的活力。

 記者 寧江東 通訊員 秦 彬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