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數九寒天,中站區府城街道造店村巧英家庭農場裏卻是一番火熱的忙碌景象。大棚裏,農場負責人李巧英和丈夫李好勇正帶著工人采摘靈芝菇;大棚外,十幾個工人正忙著挑選菌種。
“這茬靈芝菇長得特別好,鄭州的訂單催貨,摘下來打包好就運走,市場價一公斤能賣30多元。”李巧英臉上笑開了花,“我們的富硒靈芝菇口感絲滑,有天然肉香,吃一口就忘不了!”她采摘下一朵靈芝菇遞給記者,濃濃的菌香撲鼻而來,嬌嫩的靈芝菇撐開菇傘,如花一般綻放。
產業興助推鄉村興。靈芝菇種植已經成為造店村特色種植產業的亮點,撐起了村民的“致富傘”。
造店村是一個回民村,養殖業、種植業、餐飲業、服裝加工業以及運輸業是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多年來,由於村裏產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效益不高,村民增收有限。
乘著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東風,中站區委統戰部派駐造店村第一書記朱友強和村兩委幹部積極謀劃村裏的產業發展之路。經過3年的發展,該村已經初步形成一個包含黑小麥種植區、蔬菜大棚區、小雜果觀光園區、倉儲冷鏈區、有機肥廠五大板塊的高效農業產業園,產業總投資2300多萬元,以“牛羊養殖—有機肥加工—綠色農產品種植—協作深加工—冷鏈冷庫”的循環農業產業鏈日臻完善,帶動村民收入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巧英家庭農場運營的9座陽光溫室大棚就是造店村的扶貧產業項目,主要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高效農業項目的實施,帶動該村21戶脫貧戶獲得土地流轉收益,戶均年增收1400餘元;帶動28戶脫貧戶獲得入股分紅,戶均年增收1000餘元;造店村及周邊村的15名上了年紀的閑散勞動力在這裏打零工,男工每天100元工資,女工每天60元。此外,蔬菜大棚及配套的高標準冷庫項目還能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0多萬元。
今年1月初,靈芝菇進入采摘期,來自鄭州、洛陽、新鄉的客商紛紛前來訂貨,目前已銷售3000多公斤,銷售收入5萬餘元。為了滿足春節市場的需求,工人們正在加緊挑選菌種,進行第二茬種植,預計今年靈芝菇銷售總收入將達到100萬元。
記者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