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大棚的西紅柿春節前就能成熟上市,今年又是個好收成!”白景芝開心地對記者說,早在今年4月份,在此務工的白景芝與村裏其他貧困戶種植的溫室大棚草莓就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2座溫室大棚純收入達8萬元。
大窪村溫室大棚基地依山勢而建,錯落有致。自去年12月建成以來,這裏種植的草莓、西紅柿等果蔬產品成了很多貧困戶致富的“金果果”。
過去,大窪村基礎設施薄弱,集體經濟收入低,村子周圍山地土質貧瘠,成了撂荒地,群眾腰包幹癟。而地處焦作北部深山區的龍翔街道的其他幾個自然村同樣麵臨著耕地有限、產業難發展的窘境。
如何帶領山村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如何在撂荒地上要經濟效益?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龍翔街道積極找出路、想辦法,克服困難,探索發展山區設施農業,組織駐村第一書記、脫貧幹部到外地參觀考察農業產業發展經驗,聘請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指導工作等。
去年12月,龍翔街道為大窪村爭取到國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0萬元,在大窪村北邊建立了2座溫室大棚,今年5月,又爭取290萬元扶貧資金,建立了8座溫室大棚。荒山變成了高效的農業產業基地。短短一個季度,貧困戶務工收入增加4000餘元。
大窪村溫室大棚產業項目隻是今年龍翔街道實施的13個扶貧項目中的一項。該街道累計利用資金761.77萬元,目前已全部完成並投入運營。其中,實施的華嶽陶瓷生產線項目、周窯村桃杏特色林果種植項目、大窪村溫室大棚產業項目等共計投入資金556萬元,產業項目資金占比72%,實現轄區貧困戶年人均增收1.5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9萬元,10個貧困村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實現了集體收入再增加。
近年來,龍翔街道堅持因地製宜、突出特色優勢,大力發展許河村大棚哈密瓜種植、北業村農業產業、桑園村連翹茶加工、龍洞村德鑫果桑等山區種植產業,帶動有意願務工的貧困戶勞動力實現100%就業,戶均產業項目覆蓋達2個以上,讓貧困戶務工增收,生活改善。
(記者 寧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