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2歲的王斌被區委派駐到劉莊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劉莊村位於太行山腳下,全村105戶、338口人,可利用耕地僅1.74公頃,傳統農業模式單一,基本上屬於靠天吃飯。
入村後的王斌帶著困難和問題挨家挨戶走訪調查,找“窮”根、尋“貧”因。經多方協調,他為村裏爭取了價值2萬元的圖書和文化設施,幫助村裏建起了黨員活動室、閱覽室、老年活動室等公共活動場所。燈亮了、路寬了、景美了,大夥兒的心裏也亮堂了。
扶貧不是花架子,要把百姓冷暖掛心間。有一天,一位村民跟王斌打趣說:“大領導啊,你天天來幫我們掃地搞清潔,村民劉自來在醫院都快化膿了你管不管啊?”“當然得管!”王斌了解到五保戶劉自來身患皰疹住院無人照料,他立馬趕到醫院,主動承擔起劉自來的護理工作,連續23天為他上藥擦洗、送飯聊天。這讓無兒無女的劉自來潸然淚下。他說:“領導啊,我沒有錢,你也不是我兒子,我這小事以後您就別再管了。”王斌聽後語重心長地說:“叔啊,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你隻管安心養病吧!”
劉自來出院後,王斌又聯係愛心企業給他以及村裏其他孤寡老人送去3000餘元的米、麵、油等生活用品。可他心裏清楚,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夥兒的貧困問題,還得從群眾的口袋著手。
王斌了解到劉莊村村民大多靠打零工、種山貨維持生計,因缺技術產量低、銷路差,多數山貨都賣不出去。晚上休息時,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滿腦子都是脫貧、脫貧,山貨、山貨。白天他東奔西走向村民介紹他的致富計劃,晚上他熬夜查資料、想方案、寫策劃。
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也積極參與進來,把山貨深加工、精包裝,變身無公害綠色特產,又跟河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和許家農園等電商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建立了劉莊村大學生誌願服務基地,幫助貧困群眾解決技術、銷路等難題。為了促進增收,他又想到時下火爆全網的消費扶貧模式。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群眾,一頭對接廣闊市場,是行之有效、雪中送炭的精準扶貧好方式。在2019年鄭州消費扶貧產品購銷會上,他把劉莊村的山貨賣到省會,小山貨被做成了大產業。王斌也因為給山貨代言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網紅書記”。
山貨賣出去了、生活富裕了、房子翻新了,舊家具也變成了古董,成為了曆史的見證。2019年,劉莊村20餘名困難群眾實現每人每月增收2200元,貧困戶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但王斌並沒有停下扶貧的腳步,因為他知道,脫貧摘帽並不是終點,而是貧困群眾邁向新生活、實現新奮鬥的第一步,之後還要繼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邁出脫貧攻堅更加堅實的步伐……
(記者 張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