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莊有個閆老漢,身殘誌堅心不懶,脫貧路上自己幹,不給政府添麻煩”。這幾句順口溜說的就是武陟縣龍源街道梁徐店村貧困兜底戶閆末有夫婦,本可以靠著政府的兜底政策,在家舒舒服服安享晚年,卻“拚”出了另一番精彩的人生。
閆末有今年64歲,手指和手臂不太靈活,屬於三級殘疾,妻子趙德珍今年60歲,兩人無子無女,無依無靠,生活曾一貧如洗。
2017年,龍源街道為貧困戶閆末有辦理了低保,因居住的房屋破爛不堪,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夫妻二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平房;2018年,閆末有又根據產業扶貧分紅和金融扶貧分紅政策,每年增加1700多元的收入,並享受光伏發電到戶增收項目,每年增加500元的收入。低保金、低保電費補助、城鄉居民醫保補助、“三夏機收補”、殘疾人意外保險、殘疾人補貼、星級評定、低保轉“五保”、寒冬送溫暖活動……一係列的扶貧政策讓閆末有應接不暇,嘴巴笑得合不攏嘴,總共享受了多少扶貧政策,他和老伴也記不清楚了,隻知道收入越來越高、腰杆挺得越來越直、日子越來越好、笑容越來越多。
過上了幸福生活的閆末有不甘心做一個靠政府“養活”的人。幾番考慮之後,閆末有自告奮勇找到了村兩委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希望找份工作,通過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梁徐店村的駐村工作隊和兩委幹部都非常熟悉他家的情況,年齡這麼大了,又有病又殘疾,怎麼給他找工作?
村兩委幹部先把他勸回了家,讓他等消息。可是,等了兩天也沒有消息,閆末有再次去找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要工作。村兩委幹部和駐村工作隊看到他認真的樣子,當場開了一個小型會議,分析了閆末有的家庭情況以及勞動能力,決定為閆末有找一個勞動強度小、時間靈活、距離比較近的工作。
恰巧,龍源街道扶貧就業基地名木家庭農場需要工人,村兩委幹部與農場負責人聯係後,立刻把閆末有帶到了農場。該農場負責人董衛星了解了閆末有的家庭情況後,為他安排了撕書紙的工作,工作時間自由,隻要完成工作即可。
“當了大半輩子農民,現在也當一回工人。謝謝村幹部,謝謝駐村工作隊,謝謝董老板……”閆末有激動地說。
雖然農場對閆末有的上下班時間沒有規定,但是,他嚴格按照規定工作時間,工作起來也非常賣力,完全不輸給其他人。嚐到了甜頭的閆末有“得寸進尺”,把自己的老伴也介紹到了農場工作,兩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木訥寡言的閆末有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他用自己的雙手繪製幸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幸福,用自己的汗水獲得幸福。
(記者 張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