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分級設備篩選、人工分揀、裝袋、堆碼……經過傳送設備和一係列流程,一粒粒花生被分成不同等級,按照不同用途裝袋後分區整齊堆放。近日,位於該鎮東光村的孟州市四有花生加工合作社的花生精選加工車間內機聲隆隆,分布在不同流水線上的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工作著。
“今年孟州本地種植的花生9月中旬才到大麵積采收期,這是我們應客戶要求,從周口、中牟、蘭考等地采購的新鮮花生。”從事花生加工30多年的該合作社負責人衛周喜說,現在自己的篩選車間日加工量達25噸,經過分級處理,主要銷往周邊洛陽等地的食品加工廠、榨油廠、餐飲店等。
化工鎮一帶因地處黃河灘區,加上當地特有的土質條件及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自然條件,這裏生長的花生顆粒飽滿、色澤好、口感好,是河南省內久負盛名的花生種植、加工產業基地和流通集散地之一。
東光村黨支部書記馬義軍介紹,全村花生種植麵積達400餘公頃,有花生摘果、脫殼、精選、草料加工等加工戶13家,560餘戶家庭多半以上直接從事花生種植、加工等相關產業,花生年產值在1100萬元以上。此外,相關加工產業為村民提供了150餘個就業崗位,近幾年已幫助50餘戶貧困群眾實現了增收、脫貧。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4500元提升到如今的1萬餘元。東光村,這個曾經是孟州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省級貧困村於2019年年底退出了貧困村序列。
“在這裏一年務工5個多月,根據工作強度日工資在100元到200元不等,一年能掙近3萬塊,還不耽擱家裏的事和其他活兒。”近幾年每到花生加工旺季,該村貧困戶衛仕成在四有合作社花生篩分車間務工,其他月份在村子附近建築工地打零工,去年順利脫貧。
“這些年,沒有扶貧小額貸款的資金支持和農技部門幹部的技術指導,俺家也不會這麼快走上致富路,今年村裏還把俺推薦為市裏的‘脫貧之星’哩。”該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孫長景,2016年起,在扶貧政策的幫助和駐村幫扶單位孟州市農業局的技術指導下,將花生種植麵積從不到1公頃逐步擴大到如今的12餘公頃,年均家庭純收入近20萬元,2018年成功脫貧。
與孫長景同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東光村村民姚誌文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承包了近3公頃花生地,並先後購買了兩台花生摘果機,采收期在化工鎮及周邊縣市采收花生,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也在2017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化工鎮花生種植麵積達2300餘公頃,有8000餘戶家庭從事花生種植、加工及其他關聯產業,年產(深加工)1.5萬噸花生。目前,該鎮以東光、海頭、東孟港、西孟港為代表的花生脫殼、篩選等花生初加工產業村,年加工花生3萬噸,相關副產品5000多噸,總產值可達4.5億元,吸收相關從業人員3000餘人;此外,還形成了以焦作市孟之源、穀香源幹果加工為代表的花生醬、花生碎及各類開袋即食食品等花生深加工產業,年銷售收入8000餘萬元,安排剩餘勞動力就業300餘人。
“今後,化工鎮將進一步整合花生產業的人才、勞動力、土地、市場資源,發揮本地花生產業集聚發展優勢,突出龍頭帶動,進一步做大做強化工鎮的花生品牌,讓小花生成為興村富民、推動鄉村振興的大產業。”化工鎮黨委書記許慶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