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在10公裏外的黃河灘區打零工,早出晚歸,掙錢不多,沒時間照顧家人……如今在自己村的蔬菜大棚幹活,不但離家近了、收入高了,還能給一家老小做飯,真好!”尚秋玲說,下一步,她還要向村裏的脫貧榜樣學習,鑽研農技,承包大棚,力爭早日穩定脫貧!
焦莊村曾是省級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主導產業。為了摘掉“窮帽子”,該村兩委幹部到山東省壽光市考察學習,因地製宜發展蔬菜大棚種植產業。2018年,該村利用46萬元扶貧資金建起3座蔬菜大棚。然而,大棚建起來了,可貧困戶和村民的承包積極性並不高,很多人怕賠錢。
“村民不敢承包蔬菜大棚,主要是不懂技術,害怕種出來的蔬菜沒銷路!”回憶第一批蔬菜大棚建成時的情形,該村黨支部書記席順新說,為了引導貧困戶發展蔬菜大棚種植產業,村兩委幹部帶頭承包,學習技術、強化管理、聯係銷路,僅半年就創收1.5萬元。“看到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貧困戶參與其中,很多人通過承包蔬菜大棚脫貧致富。”駐焦莊村第一書記劉文舉說。
截至目前,該村先後有6戶貧困家庭在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幹部的示範引領下承包6座蔬菜大棚,每座蔬菜大棚平均每年可實現淨利潤5萬餘元。發展蔬菜大棚種植產業不但使承包家庭脫貧致富,而且增加的務工崗位也帶動本村10餘戶貧困家庭脫貧。
2018年至今,該村共建起23座蔬菜大棚,帶動本村32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槐樹鄉119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實現增收。下一步,該村計劃再建20座蔬菜大棚。
發展蔬菜大棚種植產業,既要會種菜,也要會賣菜。7月份,孟州市扶貧辦在該村投資近90萬元,建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場,大力吸引全國各地的蔬菜收購商入駐,幫助村民在家門口銷售蔬菜。
“我們要把這個市場打造成輻射焦作、濟源、洛陽三地的高效果蔬集散中心,致富好戲的大幕才徐徐拉開。”展望未來,席順新信心十足。
(記者 史文生 通訊員 李書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