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當前,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中的確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同“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這份合格答卷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如何確保在剩下不到六個月的時間把脫貧攻堅各項短板補齊補牢?關鍵還在於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勇氣。
秦朝末年,項羽帶兵支援趙國,在軍隊悉數渡黃河之後,項羽命令手下的士兵把每隻渡船都鑿沉,摔破軍中所有的鍋,燒毀軍營,隻攜帶三日的糧食,已示決一死戰,決不後退。果然,抱著必死之心的楚軍將士士氣高漲,以一敵十,在經過了九回激戰以後,最終大破秦軍。足見,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孤注一擲的決心,背水一戰的鬥誌,定能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破釜沉舟”的勇氣從何而來?主要在於要“自斷退路”。《孫子·九地》有雲:“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意思是說作戰時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隻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短板”補得牢不牢、“弱項”強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亦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所以,各級黨委、政府在“補短板”一開始就要把“退路”斷下來,要把“醜話說在前頭”,把整改落實的“軍令狀”落到人頭,明確整改時限和要求,並嚴格對照標準逐一銷號,不留餘地,不留退路。同時,要把脫貧各項考核與幹部考察真正結合起來,強化成果運用,嚴格兌現獎懲,以過硬的措施激發黨員幹部敢於“硬碰硬”的勇氣。
當然,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衝鋒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亦要從一開始就斬斷自己的“退路”,要清楚地認識到肩上的重責、人民的期盼,補短板、強弱項沒有退路可言,全麵小康一個人也不能少、一個短板也不能留,要主動把懈怠、鬆勁、僥幸、畏難、敷衍等通通斬斷,以無畏的勇氣、昂揚的鬥誌、過硬的作風,把影響脫貧工作的每一處短板都補牢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