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的桑葚沒有往外銷售,都是遊客到園子裏來采摘,1公斤10元,收入1萬多元呢。”老鄭說。
“老行,你的果園收入咋樣?”記者問果農行國際。
“我的果園跟老鄭的差不多,進園采摘1公斤獼猴桃10元。我今年收入20多萬元。”行國際一臉歡喜地說。
談起收入,老鄭和老行打開了話匣子。“這都是‘四好農村路’帶來的好處。沒修路前,銷售桑葚得四處跑,力沒少出,收入卻隻有現在的一半。”老鄭說。“這‘四好農村路’真是為老百姓辦了大好事,出行方便了,遊客多了,俺的獼猴桃根本不愁賣。”老行說。
據槐樹鄉黨委書記錢軼敏介紹,2018年以來,按照孟州市委、市政府部署,該鄉配合交通部門做好“四好農村路”創建。截至目前,該鄉共投資500餘萬元改造提升道路122公裏,調整農業種植結構100公頃,種植國槐、黃楊球、白蠟、楊樹等綠化樹2.5萬餘株,打造遊園節點18個。
“四好農村路”創建以來,該鄉積極圍繞“四好農村路+”助力脫貧攻堅和區域經濟發展。省級貧困村源溝、湯廟、焦莊、古周城等借助創建“四好農村路”機遇發展鄉村旅遊、大棚種植、休閑采摘等產業,先後摘掉了貧困村帽子。
後劉莊村在“四好”公路沿線流轉2公頃多土地,利用扶貧資金種植桃子、桑葚和藍莓,村集體負責栽植和管理,樹木掛果後免費分給未脫貧戶管理,收入歸脫貧戶。劉海波今年45歲,患有慢性病,劉莊村讓他管理600多平方米的桑葚,今年收入1000多元。
錢溝村去年整理出集體用地2公頃,利用扶貧資金種植李子和桃,先由村兩委幹部和小組長負責種植和管理,掛果有收入後,70%用於帶貧本村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0%留存村集體收入。
借著“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東風,焦莊村積極流轉土地,利用上級扶貧資金建設溫室大棚20個,種植豆角、青椒、芸豆、黃瓜等,今年又建了蔬菜交易市場。
“蔬菜大棚給我村和槐樹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有的貧困戶通過承包蔬菜大棚走上了致富路。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道光,因為家裏人手不夠,隻承包了1個蔬菜大棚,一年收入4萬多元。”焦莊村黨支部書記席順新說。
湯廟村原來是省級貧困村,有種植果樹的傳統,以前隻有孟石線穿村而過,果農經常為銷售犯愁。“四好農村路”獲孟線修通後,在該村東邊形成一個十字路口,加上修建了田園果嶺驛站,該村人氣倍增,果樹成熟季節,有大量遊客進村采摘,種植戶喜上眉梢。建檔立卡貧困戶宮建喜在“四好農村路”沿線種植蘋果0.3公頃,每年收入近2萬元。
雷山村利用扶貧資金建設10座種植大棚,大棚收益的70%用於扶貧帶貧,30%留存村集體。貧困戶關玉中、李長興一年四季在大棚打工,每人每年收入1萬多元。
焦莊、源溝蔬菜大棚產業帶貧分紅覆蓋該鄉41個村231戶貧困戶,每戶每年獲帶貧分紅1000元。
截至目前,該鄉共種植油料牡丹800公頃、蘋果樹100公頃,有集中種植村5個、特色種植村1個,種植石榴、桃、獼猴桃、櫻桃等特色果54公頃。該鄉還在美麗的“四好農村路”沿線規劃發展了櫻桃、蘋果、石榴、鮮桃、獼猴桃采摘園30餘個,讓果農足不出村就能打開銷路。
“四好農村路”已經成為一條鄉村振興路,跑出了脫貧攻堅加速度。截至目前,該鄉貧困戶853戶2758人已脫貧841戶2731人,未脫貧12戶27人;1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