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寧玉’,那邊是‘妙七’,味道都非常好。”說著,白景芝給記者遞了一個剛摘下的“寧玉”。紅彤彤的果子,外皮上的小絨毛依稀可見,輕輕咬下一口,汁水豐富,香甜可口。
一顆顆草莓果,讓白景芝一家嚐到了甜頭。去年12月,村裏的兩座草莓采摘大棚建成,白景芝到這裏幹活兒,每天工資50元。
今年3月初,位於太行山淺山區的大窪村周邊開滿了山花,不斷有遊客到此賞春,飽覽風光之餘,采摘大棚裏紅彤彤的草莓成為這些遊客的節目。
“我來這兒幹活已經開了3個月工資了,加一起有五六千元。”白景芝一臉喜悅。她家原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各項幫扶政策,2016年實現了脫貧摘帽,由於收入不穩定,仍享受各項幫扶政策。
受疫情影響,白景芝的丈夫不能外出務工,也在草莓大棚裏打零工。
目前,大棚裏第一茬草莓的采摘快結束了,第二茬預計5月初開始。草莓采摘結束後,大棚裏會種上西紅柿。待西紅柿采摘結束後再種植草莓。循環種植確保大棚不閑置,也意味著她在這裏一年四季有活幹、有錢賺。大窪村貧困戶趙四香和丈夫也嚐到了這樣的甜頭,他們像白景芝夫妻倆一樣,不出村就能在草莓大棚務工增收。
大窪村的草莓種植產業項目,是中站區探索“5+”產業扶貧新模式之“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不僅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讓全村群眾共享項目收益20%的分紅,每年還帶動村集體增收4萬餘元。近年來,龍翔街道堅持因地製宜,突出特色優勢,大力發展許河村大棚哈密瓜種植、周窯村小雜果種植、桑園村連翹茶加工、龍洞村德鑫農莊桑葚種植等特色產業,帶動有務工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實現100%就業。
“大窪村發展近郊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春季帶動草莓采摘供不應求。我們新籌建的8座溫室大棚已經開工建設,未來將有更多鄉親嚐到甜頭。”龍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劉鵬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