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站區產業扶貧工作掠影
“這活兒不賴,一天能掙幾十塊錢。”靳新成黝黑的臉上露出樸實的笑容。
靳新成今年48歲,一家5口人,父母上了年紀,身體不好,他和哥哥都有殘疾,隻能幹一些普通的農活,家裏還有一個正上學的孩子,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推行後,靳新成一家被識別為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活有了改善。
政策兜了底,脫貧靠自己。為了幫助靳新成一家增加收入,扶貧幹部經常介紹靳新成哥倆在村裏或周邊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並得到相應的工資。今年2月,村兩委幹部介紹靳新成到村裏的扶貧基地打零工,幹一些澆地、除草等雜活兒,每天工資60元。
該基地負責人王作山介紹,基地有8座溫室大棚,主要發展果蔬種植,常年可吸納周邊閑散勞動力務工,累計為許河村及周邊村53名貧困人員提供勞動崗位,其中10名貧困人員在基地長期務工。同時,許河村的20戶貧困戶每戶每年還可以從基地獲得3000元的土地流轉租金。
許河村地處太行山深處,是省級貧困村,距離市區有近30公裏山路,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村裏的年輕壯勞力都走出大山,隻剩下上了年紀的老人和身體不好的弱勞動力。扶貧不養懶,發展產業帶動這部分勞動力勤勞致富才是關鍵。龍翔街道多方聯係,引入鄉思農業有限公司在許河村建立產業扶貧基地。該公司探索延長產業鏈條,發展集休閑采摘、民宿康養、傳統技藝、匠人工坊為一體的鄉村生態遊,帶動村民實現脫貧致富。
2019年8月,許河村扶貧產業基地溫室大棚裏種植的第一季哈密瓜集中上市了,位於中站區的愛心企業多氟多集團積極參與消費扶貧,集團工會及職工紛紛購買哈密瓜,幫助基地實現了豐產又豐收。中站區還積極促成該集團與許河村產業扶貧基地簽訂產品包銷合同,通過“基地+企業+農戶”的模式,帶動扶貧產業穩定發展,使貧困戶穩定增收。
2019年11月底,基地的第二季哈密瓜采收完後,溫室大棚也沒閑置,務工村民把土地平整後種上了上海青、生菜、蓧麥菜等,確保大棚裏一年四季有活兒幹,貧困戶增收不間斷。
產業興旺,脫貧不愁。中站區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認真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產業扶貧模式,在完成產業扶貧精準到戶的基礎上,引導貧困戶通過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到扶貧基地務工等多種形式參與到產業扶貧項目中,靠勞動實現致富增收。
2019年,中站區共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8個,總資金762.33萬元,在全區貧困戶中實現了產業扶貧項目全覆蓋,直接受益2223人次。其中,種植類產業基地6個,覆蓋6個行政村268戶貧困戶;旅遊類產業基地1個,覆蓋1個行政村44戶貧困戶;加工類產業基地1個,覆蓋3個行政村18戶貧困戶……該區產業扶貧帶動300餘戶貧困戶,迎來了致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