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房村的貧困戶韓文利一邊忙活一邊跟記者聊天:“這活兒真不賴!一天能賺五六十塊錢,中午還不耽誤回家做飯。”
“以前日子真是不好過,一家三口擠在一間平房裏,孩兒出車禍看病花了不少錢。前些年,孩子他爸出去打零工,辛辛苦苦幹幾個月,有時候連工錢也要不回來,難啊!”談起曾經的苦日子,韓文利很無奈。
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韓文利家裏發生了巨變,家裏欠下的外債慢慢還上了,她和丈夫起早貪黑幹活手裏攢下一些錢,借著危房改造的好政策,家裏蓋起了寬敞的新房子。兒子也學了一技之長,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開了一家手機維修店。最近正是農閑,韓文利聽說村裏的溫室大棚有用工需求,就報名來幹活,目前已經賺了1000多元的工資。說到這些,韓文利臉上露出了笑容。在她身邊,還有來自周邊村的貧困戶也在忙活著,這個綠意盎然的大棚讓她們有活兒幹有錢賺,大夥兒臉上流露著喜悅。
機房村位於許良鎮西南丹水河畔,是該鎮的重點非貧困村,目前全村有貧困戶121戶463人,占全鎮貧困總人口的近一半。多年來,該村集體經濟薄弱,沒有村集體企業,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外出務工和傳統涼粉加工,增收途徑單一,家家戶戶日子都不寬裕。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許良鎮積極探索出一條“綠色扶貧”之路,在全鎮發展林下赤鬆茸、生薑、辣椒等農業經濟作物,帶動貧困戶入股分紅,解決貧困戶勞動力務工問題,為他們找到致富的門路,機房村的貧困戶受益頗多。
要想富得快,還得種蔬菜。今年3月,許良鎮統一謀劃,多次組織人員到山東以及鶴壁等地考察溫室大棚,在機房村新建了5座半地下式溫室大棚,作為機房村、趙後村、陳範村3個重點非貧困村的村集體經濟增收項目,在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同時,帶動貧困戶就近務工增收。
今年10月溫室大棚建成了,在武陟縣從事多年蔬菜種植的種植大戶原思森受邀到了機房村,承包溫室大棚發展特色蔬菜種植。11月初,經過土地平整後,大棚裏種下了小黃瓜苗,機房村及周邊村的貧困戶和村民到這裏打零工,一邊幹活一邊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一直到春節前,咱們大棚裏天天都有活兒幹,鄉親們隻要願意來,工資不是問題。”原思森信心十足地說。
(記者 王 穎 通訊員 秦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