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九渡村村民開車到常平鄉政府,隻需要15分鍾左右。以前沒有這條路,鄉親們到常平鄉政府,需要下山、繞行、再上山,即使開車也需要一個小時。
新修好的柏油路長5.1公裏,路基寬8米,路麵寬6.5米,纏繞在群山之間,是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金絲帶”。
和這條路幾乎同時通車的,還有該鄉山路平村到簸箕掌村的柏油路,此路長1.9公裏,路基寬7米,路麵寬6.5米。
長期以來,該鄉東部丹河峽穀與中西部鄉村沒有直通道路,嚴重影響當地村民出行,更是他們脫貧致富的瓶頸。該鄉12個行政村中有6個省級貧困村。今年,該鄉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4000餘萬元,下決心修建打通鄉村阻隔的脫貧路。
該鄉位於山區,最不缺的就是石頭,最缺的是土地,即使一塊巴掌大的土地,村民也要精心拾掇石頭才能開墾。“山上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地無三尺平,年年災害多”,村民自編的順口溜是這裏的真實寫照。
得知修路要占用自家土地,九渡村的村民沒有半點猶豫,全力支持。修路時,大家還經常為工人送去開水和水果。“修路是給山裏的鄉親們辦好事,大家能不支持嗎?”九渡村一位70多歲的村民感歎道。
有了路,山裏的土特產出山更便利了,商貿業繁榮將更好地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如今,兩條通村扶貧路沿線的貧困村組建起了6家特色農業發展公司,建成了6個愛心幫扶小菜園,已建成及在建中的飼養場共4個。
此外,沿線各村正在積極謀劃民俗旅遊發展項目,兩條通村扶貧路將成為該鄉發展全域旅遊的重要紐帶,是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助推器。
九渡村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國家級傳統古村落,有著古樸的鄉村風貌和豐富的曆史遺跡。丹河從村旁蜿蜒流過,青山綠水,風景宜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到這裏休閑遊玩。
記者在九渡村看到,村史博物館、水文化博物館、供銷文化展館和水磨坊建設項目工地上,工人們正幹得熱火朝天。很多村民家的民宿項目也在新建、改造中。據介紹,該村發展旅遊業的通信、電力、廣播電視等基礎配套設施項目,也在科學規劃中,不久就將開工建設。
“兩條通村扶貧路,開辟了村民脫貧致富的新通道,這是‘致富路’‘希望路’,將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交通條件改善了,必將進一步推動常平鄉發展全域旅遊,帶動特色產業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基礎,確保向群眾交出高分答卷!”談到未來,常平鄉黨委書記張彬信心十足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