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粉條還沒做出來,已經有500斤的訂單找上門了。”張小電一邊幹活,一邊給身邊的人鼓勁兒。
“以前紅薯都是填肚子的粗糧,種多了還愁沒銷路,沒想到現在一加工都成了好東西。”70歲的貧困戶閆世平說。
方山村是典型的山區村,也是省級貧困村。村裏多是荒山坡地,糧食產量低,村民家庭收入少,全村137戶446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8戶279人。這幾年,在博愛縣農業農村局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持續幫扶下,村裏修路打井上項目,進出村道路全部實現硬化,實現了自來水進家入戶,村裏基礎設施不斷提升。幾個敢想敢幹的致富帶頭人在村裏發展建設了大櫻桃采摘園、冬桃采摘園,吸引遊客進村觀光采摘,村子裏的人氣旺了起來。
興產業拔窮根,穩就業促增收。駐村第一書記張國玉和村兩委幹部意識到,要想實現方山村的脫貧“摘帽”,單憑幾個觀光采摘園還不夠。幾番商議後,他們決定在村裏發展紅薯深加工產業項目,鼓勵引導村民種植紅薯,並由此形成自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項目鏈條,帶動全村脫貧致富。目前,項目初期帶動方山村27戶貧困戶入股分紅,並解決了村裏7名貧困戶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每人每天收入50元以上。
“俺村這都是純手工紅薯粉皮,無添加,口感好。”張小電走到一排正在晾曬的紅薯粉皮前拿起一張,現場誇起來。據他介紹,今年霜降之後,村裏累計加工了近1000公斤的紅薯粉皮,已經銷售200公斤,剩下的正在晾曬階段,很快就要上市銷售。
張小電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村裏計劃加工紅薯粉皮1000公斤,紅薯粉條500公斤,另外還加工紅薯澱粉、紅薯麵等,除去各項成本和工人工資,淨收入預計1.5萬元。
“這隻是我們村發展紅薯產業脫貧致富的第一步,下一步我們將擴大生產量,探索實現紅薯深加工四季不間斷,讓鄉親們持續有活兒幹,收入不間斷,大闊步走上致富路。”張小電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