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輝在中站區龍翔街道許河村看望革命老人。
姚惠輝看望博愛縣西關村的抗美援朝老兵。
姚惠輝行走兩個多小時到九渡村山上送老人回家。
姚惠輝下鄉義診現場。
這些日子,不斷有人打電話:“姚主任,我在門診部等你呢,你在哪?”姚惠輝笑著說:“這都是我的朋友,他們還不知道我退休了。”
今年58歲的姚惠輝是解放軍988醫院(原91醫院)門診部主任,當了43年兵的她曾被譽為“最美女軍醫”,在部隊榮立過三等功,先後獲得河南省擁政愛民模範、焦作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她的事跡曾在《解放軍報》《健康報》刊載。如今,她退出現役後,沒有像本醫院很多退休的老主任那樣,接受醫院的返聘繼續在醫院坐診,而是選擇一條新路,踏上了新的征程。
她現在的頭銜是中站區愛仁居醫養中心的總裁。做養老事業,也是她多年來的一個夢想,麵對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她依然像衝鋒陷陣的戰士那樣,對勝利充滿了渴望。
有人說,按照相當於副軍級待遇的技術級退休,姚惠輝每月的退休金相當可觀,再加上返聘的工資,一個月的收入足可把小日子過得非常滋潤,何必非要去做養老事業,每天忙得團團轉,還掙不了幾個錢,這是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的。但姚惠輝就是姚惠輝,她有自己的遠大抱負,不甘退休後過安逸的生活,她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
錢,在她眼裏無足輕重,她要追求的是多年以來的那個夢想。
作為一名軍人,一名軍醫,這些年來,姚惠輝自掏腰包資助了多少素昧平生需要幫助的人,沒有人數得清。她拿出了多少自己的工資,沒有人統計過。她愛人曾笑稱:“她自己的工資有時候不夠,我還得拿出工資補貼她。”但這位同是軍人出身也是老戰友的丈夫對姚惠輝的所作所為大力支持,他太了解姚惠輝了,幾十年相濡以沫,他深知姚惠輝的無私奉獻源於她從小就刻在心中的那個楷模:雷鋒。姚惠輝說,我就看不得別人有困難,如果我不能去幫助他們,我就會很難受,就會心裏有愧。
這是發自內心的善良,這是一個軍人對人民群眾深入骨髓的愛。
這是一位幾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活雷鋒”,這是一麵令所有人肅然起敬的共產黨員的旗幟,這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
記者與姚惠輝相識20多年,但並不了解她背後有那麼多感人的故事,當記者近距離接觸她之後,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才發現,這個開朗大方、熱心助人的美麗女軍醫有著那麼崇高的精神境界,難怪以前有一位記者在采寫她的事跡時會感動得滿眼熱淚。
姚惠輝在家裏排行老六,是最小的孩子,按說,她應該是家人百倍寵愛嬌生慣養的乖乖女,但她的成長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從15歲當兵起,她就獨立承擔起屬於一個軍人的職責。在冰天雪地的東北,一場大雪後,最早起床的是姚惠輝,她拿起掃把,將宿舍到禮堂的路掃得幹幹淨淨。廁所的糞池被糞尿凍得堵住了,她掄起鐵鎬把尿糞冰塊刨開,冰屑四濺,崩到臉上,她全然不顧。每個月隻有6.75元津貼,她留下7角5分錢用於買衛生紙,剩下的6元,她送給長著長長白胡子的困難老人……在那些日子裏,姚惠輝受到周圍群眾的交口稱讚,當地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女解放軍叔叔”,言外之意是她和雷鋒是一樣的。經曆了在東北、內蒙古、徐州的部隊生活,姚惠輝從一名衛生員提幹成為一名軍醫。1986年,她調到位於焦作的160醫院,從感染科醫生到科室主任,再到門診部主任,崗位換了多次,但她救死扶傷樂於助人的本性沒有變,這種持之以恒的雷鋒精神仍在發揚光大。
在醫院工作時,無論是作為醫生還是科室主任,她經常會幫助解不出大便的病人用手把大便摳出來,還為病人擦拭吐在地上的血和嘔吐物。按說,這都是護士的工作,但在姚惠輝看來,這都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春節了,有的病人還沒出院,姚惠輝用自己的錢為家裏困難的病人買來衣服、鞋子,還從家裏拿來過節的食品,與病人們一起分享。如果有病人去世了,姚惠輝就如同家人一樣,為死者用溫水擦幹淨身體,還給他們穿好壽衣。有的病人離世了,她還會帶著科裏醫生為病人送葬,並帶去慰問金,似乎每一位病人都是她的親人。遇到家庭貧困的病人需要輸血,隻要血型合適,她就主動獻出自己的鮮血,為的是盡量讓病人少花錢。要是有的病人住院錢沒帶夠,她會伸出援手,為他們墊付上。這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卻樁樁件件反映出一名軍醫的無私襟懷。
大順是雲台山裏的一位貧困農民,他患癌症十幾年,先後在姚惠輝所在的感染科斷斷續續住院治療多次,家中已一貧如洗,還借了很多外債。姚惠輝就動員全科醫護人員為他捐款維持治療。癌症發展到晚期,大順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姚惠輝聞訊馬上帶著科裏醫生去為大順送行,大順的兒子感動得淚流滿麵。他說:”我爸走的前幾天,別的衣服都不穿,隻穿你給他買的衣服。還說‘我走時把姚主任為我買的衣服都放在棺木裏,這些衣服的顏色真好’。還交待我們一家,永遠不要忘記姚主任和科裏醫生護士們的恩德,每年到了季節,多采些山韭菜、香椿和杏送去,報答咱家的恩人。”這些話,說得姚惠輝和醫生們熱淚盈眶,從此,姚惠輝與大順家的情緣一直未斷,逢年過節,姚惠輝都要抽空去大順家看望,給大順的妻兒帶去上千元錢和新買的衣服,真的就像走親戚一樣。
姚惠輝調到門診部當主任後,在院領導的支持下,該醫院每周都安排兩次下鄉義診,每次都是姚惠輝帶隊,從組織專家團隊到攜帶醫療設備,從製訂方案到車輛調度,都傾注了姚惠輝的大量心血。每次義診,姚惠輝一大早就出現在醫院門口,安排好每一個細節。6年來,她帶隊下鄉義診700多次,正是這一次次下鄉義診,讓她知道了原來還有那麼多需要幫助的人,還有很多對義診充滿渴望的貧困農民。在沁陽市常平鄉九渡村,她看到居住在山上的村民吃水困難,長年都是接雨水做飯洗衣,帶領醫生前來義診的姚惠輝流下了熱淚。此後,她經常拿錢買衣服和食品來探望這裏的鄉親們,大家感動地說:“這真是毛主席的兵又回來了!”在許河村,姚惠輝在攙扶半身不遂的靳大爺和他智障的老伴時,聞到他們身上散發出刺鼻的尿騷味,可見他們的衣服很長時間沒洗了,經打聽,知道靳大爺的二兒子過早離世,老大和老三一個傻、一個癱瘓在床,姚惠輝心中湧起一種難言的酸楚。在為兩位老人診治後,她帶車把兩位老人送回家裏,看到他們家徒四壁,特別困難,第二天,姚惠輝自己拿出2000多元錢,給老人買了多件四季衣服、鞋以及其他生活用品,送到老人家裏,兩位老人感動得熱淚橫流。半個月後,姚惠輝又買了米、麵、油和水果,專程送來,自此她成了兩位老人眼裏最親的人。此外,她還自己花錢為靳大爺買了電動輪椅,給老人帶去了1000餘元錢和新被子。博愛縣西關村是個較大的回民村,這裏有幾位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退伍老兵和多位軍烈屬,姚惠輝得知90多歲的軍烈屬買秀清家裏沒有血壓計,回去就買了品牌血壓計送給老人。看到抗美援朝傷殘老兵買安祿的腳後跟長年流膿,她拉著老人到縣醫院檢查,給老人拍片時,她冒著X光射線輻射的危險為老人扶著腳,在場的縣醫院醫生深受感動。國慶節,姚惠輝買了1600多元的禮品冒雨趕到西關村,看望那些退伍老兵、軍烈屬和特困家庭。該村退伍老軍人程宏亮被這位好軍醫深深感動,執意認下姚惠輝為幹閨女。十幾年前,姚惠輝還收養了一個山西呂梁福利院的耳疾孤兒,一直為他支付學習和生活的費用,後來,還把他接到焦作,將其安排在一家大型企業上班。每年六一兒童節,姚惠輝都要到市福利院看望那裏的孩子,自掏腰包買一兩千元的禮物。由於拿的東西多,爬幾層樓太費力,姚惠輝就把手裏的東西放在樓梯的把手上,一點一點往上推,直到送到孩子們的房間。早在30年前,姚惠輝遇到一個在車禍中失去母親的嗷嗷待哺的男嬰,她當即解衣為嬰兒哺乳,從此,她就把這個男嬰視為自己的兒子,一直幫助他,直到把他送去參軍。至今,這個早已長大的男孩還稱姚惠輝為“姚媽媽”。
如果在路上看到路麵撒滿玻璃渣,你會怎麼做?對此,姚惠輝不會視而不見。一次下鄉義診回來,路過一家工廠時,姚惠輝看見路麵撒滿玻璃渣,很容易紮破車胎。姚惠輝馬上說:“停車!”她從路邊店鋪借來掃把,認真把路上的玻璃渣掃到一起,清除了隱患。這事雖小,但體現出的是一個純潔善良的心。
姚惠輝不會開車,但她買了一輛三輪車,她不是為了乘坐外出方便,而是為了便於幫助別人。有一次,姚惠輝深夜辦事回來騎三輪車路過丹尼斯時,看見一個女孩騎電動車摔倒在路邊,沒人幫助她。姚惠輝上前問明情況後,立即把女孩的車抬到三輪車上,一直把她送到焦北的家裏,讓女孩的家人非常感動。冬天的傍晚,路邊擺攤的農民遇到姚惠輝算是有福了,不管是白菜、柿子、紅薯,都是別人挑剩下的殘損品,姚惠輝看到冷風中瑟瑟發抖的賣主,不忍心不買,往往是一股腦買下來,還不讓價格優惠。姚惠輝的博客裏記錄下這樣一件事,她下班後在醫院大門外看到一個賣紅薯的阿姨,鐵皮車上大半車紅薯賣不出去,阿姨在大風中凍得發抖,要是賣不完,還要推車走十幾裏上坡路拉回家。就這樣,姚惠輝把39公斤紅薯都買了,阿姨要給優惠價,被姚惠輝拒絕了,還不讓找零錢,感動得年近70歲的阿姨連聲說,真是遇到好人。
也許在有些人眼裏,姚惠輝有點傻,但我們還記得50多年前,雷鋒就說過這樣的話:“我要做一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如果說這就是傻子,我也心甘情願做一個這樣的傻子。”姚惠輝就是這樣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努力著,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從不考慮自己的得失。
在一個善良的人心裏,所有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姚惠輝對各種小動物的關心愛護也為鄰居們嘖嘖稱讚。大雪後,姚惠輝會為院子裏的鳥兒撒出一把把糧食,她還專門做了一個鳥房,供鳥兒棲居。那些流浪狗、流浪貓對她都特別熟悉,遠遠看見姚惠輝走過來,都會自動聚攏過來,它們知道,這個人善待它們,會喂它們食物。有的狗受了傷,她會送它去寵物醫院;她還會給有的流浪狗做絕育手術;有人認領流浪狗幼崽,她會告訴認領者盡量別讓它們分離,最好讓一窩狗狗在一起,在這方麵,姚惠輝貼了多少錢,誰也不知道,記者僅從姚惠輝嘴裏得知,她送到小動物收留站的幾十條流浪狗每月就需要幾十袋狗糧隔一段時間,姚惠輝就買幾袋狗糧找車送去。
姚惠輝就是這樣一個內心充滿著愛的人,她說過,人的動力往往來源於感動,而不是壓力。難怪有人知道她去做養老事業,都一直認為,做這樣的事,姚惠輝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她始終心懷大愛。而她最早的動機則是因為父親的一句話。
姚惠輝的父親是焦作電廠第一位總工程師,這位老人已經95歲高齡,身體健康,目前獨自居家,有保姆照顧,雖然每天幾個家在市內的孩子都有人來看望他,他還是覺得孤單,每次孩子們去看他,老人都要說“你們也不來看我”。正是這句話,引起了姚惠輝的深思。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有多少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國家已著手建設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的係統工程。
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肩上的那一分使命和責任。
姚惠輝知道,如今的獨生子女都要擔負兩個家庭的老人的贍養義務,而他們工作壓力大,還要用心培養孩子,往往忙得不可開交,而社會養老就成了當今全國都非常重視的一項大事。
愛仁居醫養中心由中站區愛仁居幸福園敬老院及愛仁居中醫院組成,姚惠輝來到這裏工作後,把她的軍人作風帶到了這裏,也把她對老年人的那種由衷的愛心帶了過來。她知道,這裏有不少孤獨的五保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有八九十歲的退役老軍人,還有從各條戰線退休的老人們,他們都為我們的國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我們的國家不能愧對他們,應該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有所保障並充滿歡樂。
姚惠輝能讀懂老人們內心的孤獨和落寞,她決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為這些曾經為共和國付出了很多的老人們做一些事情。
在這裏記者看到,煥然一新的醫養中心從室外到室內都給人一種溫馨雅致的感覺,老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打麻將的,聊天的,在閱覽室讀書、寫字的,每個人都顯得安閑輕鬆,無憂無慮。端午節前,愛仁居醫養中心醫院的院長帶著粽子和水果來看望老人們,姚惠輝把水果和粽子一一送到老人們手裏。七一前夕,焦作日報社老年記者藝術團來給老人們舉行專場演出,看演出的人群中,姚惠輝把一位阿姨的腿放在自己的膝蓋上一邊按摩一邊看演出,這個鏡頭也可以看出姚惠輝與老人們相處得是多麼和諧。她說,阿姨的腿不好,多做一些保健按摩會促進她的腿部康複。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創建99周年,七一時姚惠輝組織醫養中心的9名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上至90多歲的老黨員,下至20歲出頭的服務員,一起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場麵令人感動。
“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在姚惠輝心裏的分量非常重,它不是一句漂亮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她知道,住在這裏的老人們和五保戶、貧困戶,都是最需要關心和尊重的困難群體,她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黨和政府扶貧攻堅的成敗,要讓這裏所有的人切身感受到黨的溫暖,體會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愛,從而對晚年生活有滿滿的幸福感。作為管理者,她不是用嚴厲的說教和批評去斥責工作人員,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帶動別人,用關愛老人、讓老人們活得有尊嚴的理念來影響這裏的每一個人,使大家認識到,幫助別人,才能幸福自己。在愛仁居醫養中心,姚惠輝把所有心思放在了對這些老人們的關愛中。室內外環境優美整潔,食堂明亮幹淨,飯菜更可口了,工作人員與老人們的關係非常和諧。姚惠輝對工作人員最常說的話就是,養老服務就需要微笑服務,每個人都要學會微笑,這是對所有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微笑才能與老人們拉近距離,讓老人們覺得在這裏就像住在家裏一樣。而她一開始就以身作則,為大家作出了表率,對年長的口口聲聲叫叔叔、阿姨,說話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讓人如沐春風,這是非常溫暖的感覺。對待工作人員,她尊重每一個人,每天進大門,總是對門崗師傅說一聲:“弟弟辛苦了。”以往不苟言笑的門崗師傅現在也學會了微笑對待每個進出大門的人。姚惠輝還經常掏錢為老人們買來新的衣服、鞋子、襪子和帽子。桃子熟了,姚惠輝花錢買來幾十箱新鮮的桃子,送給老人們吃。對於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姚惠輝得空就為他們按摩肩膀、頸椎,邊按摩邊聊天,完全就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在餐廳吃飯,她把飯菜端到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桌上。自從她來到這裏,沒休息過一個雙休日,沒有午休過,每天都在為這裏的老人們忘我地工作著。有點時間,她還要走訪很多老朋友,發送名片,向他們宣傳愛仁居醫養中心的優勢與未來。在這裏的老人們眼裏,這位總裁就是他們的服務員,就是他們的親閨女或親妹妹。對於工作人員來說,她就是一個可親可敬的大姐姐,而不是領導。有人說,就衝著姚惠輝的人品和愛心,把父母送來很放心。姚惠輝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老人開心、讓子女放心、讓政府省心、讓群眾暖心、讓員工舒心,使入住的每一位老人都健康、快樂、幸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姚惠輝就是用這樣的信條鞭策自己的。幫助別人,是她一生的追求和快樂。她不圖名利,隻講奉獻,像雷鋒一樣,完全把一顆火熱的心交給了黨、交給了人民。
如今,在新的征程上,姚惠輝正延續著往日的激情與努力,把一名軍人的使命穩穩地扛在肩上,用全部的愛和信念把“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稱號擦得越來越明亮。
(記者 劉金忠)
(照片均由軒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