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在中站區王封街道瑞豐社區的鑫鑫花園小區,提起張教廣夫妻倆,居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久病床前無孝子。他們家老爺子有福氣,不僅有個好孝子,更有個好孝媳。”
“孝老敬老是家風,也是習慣。作為晚輩,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張教廣說。
10年來,張教廣夫妻倆精心照顧父母生活,用孝心嗬護親情,在母親生病期間盡心伺候,直至母親終老。5年多來,麵對癱瘓在床的父親,張教廣又將照顧父親的重任攬下,妻子更是全力支持。
■傳承好家風從孝敬老人做起
寒冷臘月,室外寒意逼人。
1月10日上午,在中站區王封街道瑞豐社區鑫鑫花園小區的一戶人家,8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麵積最大、陽光充足的一間屋內,油汀取暖器正在運行著,暖意融融。
“爸,咱坐起來,喝點兒水,我給您捏捏腿……”今年55歲的張教廣來到癱瘓在床的85歲父親床前,隻見他使出渾身的力氣,慢慢地將父親抱起來,挪到床邊的一把椅子上。為了防止父親往下滑,他還把“安全帶”係上,然後熟練地為他喂水、捶背、捏腿……這幕情景,每天都會在這個家裏上演,已經持續了5年多。
這時,廚房裏傳來切菜的聲音,妻子秦三妮正在給公公做飯。她將蔬菜切得細碎方便老人咀嚼,做好的麵條再淋上香油,頓時香氣撲鼻。
自從2014年4月父親患腦梗偏癱以來,這就是張教廣夫妻二人每天的“功課”。
“孝敬老人是我們晚輩應該做的,隻要老人安康就好。”張教廣說,自己從小就看著父親和母親一起照顧爺爺,多少年如一日地盡心伺候,無怨無悔。他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看張教廣說得雲淡風輕,其實個中的辛苦和付出卻著實不易。
2010年,張教廣的母親罹患癌症,當時作為下崗工人的張教廣和妻子二人正在博愛做燒餅生意。麵對母親的病情,他們毅然放下生意,專心在醫院照顧母親,直至一年多後母親去世。2014年4月,和自己在一起生活的父親又突發腦梗。為了盡心照顧父親,他又將自己在中站區環衛處的臨時工作辭去,專心地在家照顧父親。
張教廣作為長子,以身作則,承擔起照顧父親的主要責任。“都說養兒防老,父母的言傳身教給我樹立了榜樣。我們都要向他們看齊,把好家風傳遞下去。”張教廣說。
■夫妻攜手精心照顧癱瘓父親
久病床前無孝子。一般來說,常人三兩天服侍老人家或許做得到,但多年如一日這樣做確實不簡單。
在張教廣家,最好的帶陽台房間留給父親,取暖設備在這間屋子24小時開著……記者還注意到,這間帶陽台的朝南房間有兩張床,張教廣父親躺的這張床,是一張醫院常用的病床,不僅有護欄,還可以進行高度調節;另一張是張教廣的,每天晚上他都睡在父親身旁,方便照顧。
對癱瘓老人來說,每天的吃、喝、拉、撒、睡,每件事都很具體。幾年來,張教廣夫妻倆盡心伺候父親,早已是輕車熟路。
每天5時許,張教廣就起床了。他先打來溫水給老人洗洗臉、洗洗腳,讓老人坐起來,幫他拍拍背、揉揉腿;每天定時喂藥,兩三天量一次血壓。一日三餐按時按點,秦三妮都會變著花樣做,全力配合丈夫,日常的端水喂飯、衛生保潔都做得細致入微。
5年多來,張教廣夫妻二人很少出門,晚上也很少睡過一個囫圇覺。“父親大小便都不能自主,尤其是夜晚,雖然我們每兩個小時醒一次,可父親還是經常尿床。給老人換衣服、洗衣服,從不過夜……”張教廣說,父親大便解不出來,他還經常用手掏。
“來他們家,沒有一點異味,他們夫妻倆照顧老人真用心!”多年的鄰居陳保平說,夫妻倆一個星期給老人洗一次澡,尤其是秦三妮作為兒媳伺候老人從不叫苦叫累,從不嫌髒怕臭,著實不容易。
“隻要天氣允許,張教廣把父親從房間抱到樓下曬太陽。前一段他生了場病,摘除了一個腎,身體也大不如從前,但照顧老人從來都是盡心盡力。”鄰居張素珍說。
■孝敬老人是家風更是習慣
照顧老人、照顧病人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張教廣一場大病後身體不好,妻子還有聽力殘疾,加之二人也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但對父親的義務和責任讓他們無怨無悔。“孝敬老人是我們做兒女的本分。”張教廣說。
好家風下出孝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張教廣的女兒在家帶孩子,爺爺大便拉倒褲子裏,二話不說趕緊清理,不想讓老人難受。
“我們兄弟姐妹對父親都很孝順,他們一有時間就來看望父親。我生病期間,都來搭把手照料父親。不僅是我們這一輩兒,我們的下一代也都很關心老人家,在外上大學的回來第一件事就是來看爺爺,爭著搶著照顧……”說起這些,張教廣非常自豪。
照顧癱瘓老人除了要日複一日地堅守外,還要應對突發事件。2017年冬天,張教廣父親患上膽囊結石。由於老人不能說話,張教廣不易察覺父親的病情。一次,張教廣學醫的侄子來家裏看爺爺發現了這個情況,想起父親近日出現口水多、尿床頻繁等問題後,夫妻二人趕緊把老人送到醫院。由於治療及時、精心照料,老人不久就出院了,身體恢複良好。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張家孝順老人的家風,已經在下一代人心中生根發芽。
張教廣和親人們多年的辛苦付出,不僅讓父親身心愉悅,也贏得了左鄰右舍的誇讚。
張素珍和張教廣做鄰居多年,對張教廣夫妻倆很是佩服,尤其是秦三妮。“當年她婆婆在的時候,就對我們說,這個兒媳人好又實在。”張素珍說,秦三妮看到別人需要幫助都會幫一把,還經常給一位獨居老人送漿麵條、餃子等好吃的。
■記者手記
孝心有起點,沒有終點。張教廣夫妻倆讓我們相信久病床前有孝子、孝媳。
張教廣多年與父親睡在一間屋子,方便照料其生活起居,每兩個小時起來一次,端屎、把尿是日常;妻子秦三妮為給公公加強營養,總是做可口的飯菜,一口一口喂給公公吃,有時端著碗要喂20分鍾,手都酸疼了……采訪中,老人眼裏含滿了熱淚,雖然他不能說話,但他的淚水說明了一切。
百善孝為先。張教廣夫妻倆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擔當與責任演繹著感人的親情故事。更難能可貴的是,良好家風的滋養讓這個大家庭和諧團結,雖然分工不同,但對父親的牽掛和孝心不減。他們一起攜手照顧父親,傳承孝老家風。
(記者 楊景鵬)
圖① 張教廣在給父親喂水。 圖② 張教廣的座右銘。
記者 楊景鵬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