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修武縣郇封鎮小營村老年協會會長劉次勳
劉次勳在輔導孩子學習。 記者 寧江東 攝
主人公座右銘
10月27日上午,陽光明媚,在修武縣郇封鎮小營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一間寬敞的活動室內,幾位老人正專注地寫著毛筆字,活動室內的老人個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活動室東側的圖書室則傳來了琅琅讀書聲,十多名小學生正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這地方原來有一個倉庫和一座破廟,老會長退休後回到小營村,堅持不懈地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積極組織大家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在他的影響下,村裏建起了文化服務中心,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鄉親們都很感激老會長。”小營村黨支部書記劉保糧說。
劉保糧口中的老會長,就是小營村老年協會會長劉次勳。1997年,劉次勳從市農業局副局長的崗位上退休後回到家鄉。返鄉後的劉次勳發現,除了務農、工作外,鄉親們大多在家閑著,每天不是曬太陽就是打牌,精神文化生活極度匱乏。於是,劉次勳萌生了在村裏建圖書室的想法。
“我找到村黨支部,在村裏協調了兩間屋子,把自己家的2000多本書捐了出來,村圖書室就算正式成立了。”劉次勳說,為了讓鄉親們學到更多文化知識,他自費訂閱了《人民日報》《焦作日報》《老年春秋》等報紙雜誌。
鄉親們多年沉悶的生活一下子豐富了起來,村裏許多老人、青年人、小學生都到村圖書室看書、借書,人多時,圖書室裏常常一座難尋。有了人氣,劉次勳趁熱打鐵,又買來象棋、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文化體育用品供大家免費使用,村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采訪中記者深刻感受到,在村民心中,劉次勳是一位熱心的老人。一天,劉次勳在村裏走訪時發現,一戶人家不知何故一直沒有用上電。通過交談得知,這戶人家由於貧窮買不起電表,劉次勳隨即到鎮上自費購買了電表、電線和電燈泡,使這家人過上了有電的生活。自此,小營村實現了家家戶戶“全明亮”。
從農業部門退休的劉次勳特別關心糧食問題。他經常將《農民日報》中的農業小知識剪下來,貼在村裏的宣傳欄上供村民學習。知道劉次勳是有知識、有見識的老幹部,村民們常常專門找他問一些農業技術問題,對此,老人都會耐心地詳細解答。遇到困難,劉次勳還會專程跑到市農業局找專家為村民解決問題,並推廣農業技術。此外,他還聯係種子公司,在小營村建立了種子良種繁育基地,幫助村民實現增產增收。
2008年,小營村新建了文化廣場和文化服務中心。在村兩委會的幫助下,劉次勳成立了老年協會、老年學校,他還被村民推選為會長、校長。從2008年開始,劉次勳組織開展“大課堂活動”,堅持在每月的26日,邀請村裏60歲以上老人來文化服務中心學習文化知識;從2009年開始,劉次勳組織大家舉辦書法活動,堅持每月舉辦3次;他還請來太極拳老師,免費教村民練拳;每逢春節,劉次勳還組織村民開展農民體育運動會以及春節文藝活動等。
在劉次勳的帶動下,村裏成立了太極拳隊、廣場舞隊、合唱隊等農民團體,小營村實現了“天天有活動,月月有歌聲”。
此外,劉次勳還非常注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2009年,他被評為“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獲獎金8000元。老人毫不猶豫地將這些錢捐了出來,在村裏成立了“關愛基金”,用於資助留守兒童和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在他的帶動下,小營村自發開展扶貧助學活動,共發放助學金1.5萬餘元,25名困難學生得到了幫助。
“下一步,我還打算著手挖掘小營村的農耕文化,舉辦農耕文化展。此外,小營村是一個‘長壽村’,我更長遠的計劃是在村裏建起養生基地,讓城裏人來俺村休閑觀光。”劉次勳說。
記者手記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劉次勳的背已有些佝僂,腿已有些彎曲,但他的笑容卻一直掛在臉上,因為在助人為樂的道路上,老人也收獲了讓“夕陽”更加火紅的快樂生活。在他的胸前,一直佩戴著一枚黨徽,老人說,這枚黨徽早已鑄刻在了心裏,促使他時刻高標準要求自己,時刻不忘“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我想,無論是他捐助自己的藏書建鄉村圖書室,還是自掏腰包開展扶貧助學活動,都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的人生宗旨。
讓我們為這位老人點讚。
(記者 寧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