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市信訪局聯絡科副科長楊紅軍
圖為楊紅軍(左)在接待來訪群眾。記者 翟倩倩 攝
主人公座右銘
2003年,對市信訪局聯絡科副科長楊紅軍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他從部隊轉業到市信訪局從事接訪工作,從此踏上了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漫漫征程。
信訪工作既是一項密切聯係群眾的民生工作,又是一項十分嚴肅的政治工作,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原則性。初到崗位的楊紅軍對信訪工作一無所知,但他迎難而上,想方設法盡快勝任工作。他一方麵虛心向同事請教,積極參與接訪,不斷豐富自己的群眾工作經驗;另一方麵刻苦學習,準確把握政策法規的精髓、要點,力爭把複雜的政策法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宣講。經過刻苦學習和潛心鑽研,他很快總結出一套工作要訣,即樹立群眾訴求無小事的理念,堅持實事求是、依法辦事的原則,采取因人而異、因事施策的方法,全心全意為群眾排憂解難。
“在信訪大廳裏,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有人會跪在我麵前抱著我的腿,我不解決問題他就不放手,甚至對我惡語相向。麵對這些情緒激動的信訪者,我必須耐心地聽他們把訴求說完,對一些關鍵性問題還要多詢問幾句,讓他們感受到我負責任的態度,他們的情緒自然就會平靜下來。”談及接訪經驗,楊紅軍頗有心得地說。
然而,接訪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在市信訪局,工作人員麵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信訪群眾和各種各樣的信訪訴求,每天都處在“公事、私事,大事、小事,事事上訪;哭聲、吼聲,罵聲、怨聲,聲聲入耳”的氛圍中,不但上班時間要接待群眾,而且中午不能按時下班、晚上加班到深夜也成為常態。工作很辛苦,但楊紅軍無怨無悔,麵對信訪者,不論其訴求大小、有理無理,他都是從穩定大局出發,耐心傾聽,細心解釋法律法規,力爭使每件信訪事項都有回音。
從事信訪工作,不僅要有愛心、耐心,還要不怕危險。有一次,一名男子抱著一個紙箱,走到楊紅軍所在的接待窗口前,大聲喊:“如果不解決問題,我就要報複社會,炸藥包已經捆好了。”見此情景,楊紅軍趕忙上前穩住這名男子的情緒,耐心傾聽其訴求。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促膝長談,楊紅軍得到了這名男子的信任,遂提出查看其攜帶的紙箱。“紙箱捆紮得非常像炸藥包,但我用手一摸,便確定裏麵不是炸藥。”楊紅軍說。雖然是一個假的爆炸物,但這名男子的行為性質惡劣。為改變這名男子的極端思想,避免不可預測的事情發生,楊紅軍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反複勸說。最終,這名男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今後一定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近15年來,楊紅軍接待信訪群眾上萬人次,每年單獨化解各類信訪矛盾200多起,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記者手記
如今,接訪已成為楊紅軍生活的一部分,他習慣了與群眾進行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他說:“選擇一種職業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幹我們這一行,就必須把群眾當成自家人,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隻有這樣,才能把矛盾化解好,讓群眾滿意。”
有人這樣形容信訪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高高興興上班來,灰頭土臉回家去。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楊紅軍無怨無悔,立誌當信訪群眾的貼心人。他說:“為群眾排憂解難是我最開心的事,幫他們解決問題後,他們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一句真誠感謝的話語,就是對我辛勤付出的最大犒賞。”
記者 翟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