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武陟縣大虹橋鄉經濟辦主任、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亞東
主人公座右銘
鄭亞東(左)在向果農了解桃子的銷售情況。
記者 張 鵬 攝
這些年一路奮鬥,武陟縣大虹橋鄉經濟辦主任、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亞東不簡單!
2011年大學畢業前,擺在鄭亞東麵前有兩條路:留在大城市、到條件艱苦的貧困地區工作。前一條路相對舒適,後一條路注定坎坷。經過一番思考,鄭亞東毅然選擇了後者。
畢業後,鄭亞東報名參加河南省大學生誌願服務貧困縣計劃,主動申請到國家級貧困縣蘭考開展誌願服務工作。在蘭考工作4個月後,因為表現突出,他於同年11月被共青團河南省委組織部派往浙江,以青年誌願者的身份從事豫籍在浙團員青年服務和駐外團建工作。他先後任共青團河南省委駐浙江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幹事、副秘書長、組織部長等職務。
三年的誌願者生涯,從蘭考到杭州,鄭亞東接觸到的或是生活困窘的基層群眾,或是背井離鄉的務工人員,深知他們的所思所想。其間,鄭亞東明確了人生目標:與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站在一起,做一個對人民、對國家有用的人。
2014年年初,鄭亞東放棄留在杭州的機會,報名參加河南省委組織部組織的選調生考試,決定將自己在校園和大城市學到的本領奉獻給農村。9月,以優異成績通過考試的鄭亞東從杭州來到了武陟縣大虹橋鄉。
為了使自己盡快進入狀態,找到工作切入點,他一邊向身邊領導、同事請教學習,一邊利用休息時間調研本地農村現狀和農產品種植情況。走訪中,鄭亞東發現享譽海內外、有著“懷參王”之稱的鐵棍山藥竟然大多數被中間商低價收購,大大壓縮了山藥種植戶的利潤空間,打擊了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信心。經過深入分析,鄭亞東認為問題主要在於散戶散種、自產自銷的傳統生產經營方式無法形成品牌和規模合力,農民種出來好東西卻賣不出好價錢。
能否利用互聯網幫助農民拓寬銷售渠道?鄭亞東陷入沉思。他分析調研資料,利用自己在學校學習和杭州工作期間掌握的互聯網知識,經過反複推敲,最終確定采取“以定代銷”的方式幫助鄉親推銷農產品。也就是說,由“地主”出資承包農民土地;當地村民負責山藥的種植和管理;“村與良田”誌願者服務隊負責品質監管,最終收成則歸“地主”所有。這樣一來,不僅實現了消費者與種植戶之間的麵對麵交易,消除了中間環節,還大大增加了農民收益。
在具體操作中,鄭亞東主導製定了產品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實現了從選地、整地、種植、養護、開挖、包裝、運輸、配送到餐桌的標準化流程。由他探索的農產品“O2O”模式,搭建了線上交易平台和線下體驗基地。鄭亞東創新推行了“健康食材訂單式種植”模式,即動員鐵棍山藥、無公害蔬菜的需求單位和個人在種植前劃地認購,以簽約代種的方式盤活了農戶資金,疏通了農產品銷路。此外,他還運用跨界思維,指導建成了線下體驗餐廳,豐富了“地主”的體驗感,帶動了鄉村旅遊發展。
鄭亞東主導的這個富民助農項目曾先後榮獲中國青年互聯網創業大賽優秀獎和第四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河南賽區銅獎。
在鄭亞東的指導下,大虹橋鄉安張村天雨林果合作社建成了武陟縣首家共享農場,共吸納100戶貧困群眾入股參與分紅。共享農場采用標準化管理模式,將30畝地均分為600份,通過“村與良田”平台向城裏人推送認領土地通知。每份600元的年使用費大大提高了土地畝收益,拓寬了貧困戶增收的渠道,現已發展成為產業扶貧示範基地。
為了讓外地人更便捷地了解大虹橋、走進大虹橋,鄭亞東在大虹橋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辦了“武陟彩虹橋”微信公眾號,並負責圖片拍攝、軟文編輯、活動策劃等日常運營。截至目前,該微信公眾號共發布軟文100餘篇,累計閱讀量超過15萬人次,成為外界了解大虹橋鄉地域特色、風土人情的主要窗口。
有付出就有收獲,鄭亞東和他發起的“村與良田”項目不僅得到了群眾的認可,相關項目還作為“互聯網+農業”的典型寫進了武陟縣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
為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大虹橋鄉於2018年啟動了五車口古鎮項目,鄭亞東吃住在村,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並代表項目所在的大虹橋鄉安張村參加了全市“我為家鄉代言”競演推介活動,最終贏得了“最美特色村”榮譽稱號。
今年清明小長假,鄭亞東組織策劃了“美麗鄉村思源行·樂跑四好農村路暨大虹橋鄉首屆‘憶’鄉村旅遊嘉年華”活動,吸引省內外遊客超過10萬人次,為當地餐飲、農產品和零售業帶來的直接收益達500萬元,其中3個產業扶貧基地的草莓銷售總額突破了10萬元。
因工作成績突出,鄭亞東先後榮獲河南省扶貧青春榜樣、河南省優秀團幹部、焦作市優秀共產黨員、焦作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記者手記
農業農村是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誌在紮根基層奉獻青春、始終與需要幫助的人站在一起的鄭亞東,是敢想敢幹的年輕人,他用青春作船、夢想為帆,為大虹橋鄉農民脫貧致富鋪就了快車道。
“四季輪轉深耕於田,初心不改踐諾於行”,這是鄭亞東砥礪奮進的真實寫照!
(記者 張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