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 正文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要像黃山鬆那樣守護黃柏山
更新時間:2019-6-20 9:38:45    來源:大河網

  6月18日傍晚,一場大雨剛過,黃柏山林場清幽靜謐。

  剛從公路沿線查看完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簡單吃過飯後,小董和同事們又開始了走訪貧困戶。由於黃柏山林場是全省唯一實行場轄村管理模式的國有林場,在進行護林巡邏、森林撫育等工作之外,林場人還承擔著幫助所轄村貧困戶脫貧的重任,為了不打擾群眾日間的勞作和出行,利用夜間走訪貧困戶也成了他們的一項工作。

  “這沒什麼,是我們林場人的本職工作。”盡管有些疲倦,但小董依然精神抖擻。小董名叫董健康,今年剛三十歲,是黃柏山林場武裝部部長,已經在林場工作了7年。7年時間,讓小董對林場如數家珍,也讓他成為新一代黃柏山林場人。

  “4月份投入使用的黃柏山展覽館,有許多籌備工作我都參與了。”小董告訴記者,參與展覽館籌建,不僅是對自己的鍛煉,更是學習感悟“黃柏山精神”的一次生動實踐。

  黃柏山林場,位於豫鄂皖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腹地。60多年來,三代黃柏山林場人咬定青山不放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譜寫了一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創業史。黃柏山林場不僅創下了我省多個之“最”——森林覆蓋率最高、集中連片人工林麵積最大、活立木蓄積量最多,還是全國森林經營的樣板基地。

  “山高坡陡石頭多,荒草葛藤滿山窩。年年冬季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一首黃柏山民謠,反映了1956年林場建場之初的情景。正是在一窮二白的荒山上,從當初的“七人組”到三代林場人,黃柏山林場人書寫了我省造林史上的不朽傳奇。

  小董介紹,為了保證樹木的成活率,最開始老林場人都是肩挑背扛步行跑到十多公裏外的達權店鄉買樹苗,淩晨出發晚上才能回來,第二天一大早又得趕緊把樹種下。但幾年下來,卻發現許多樹木“水土不服”。經過多次摸索,老林場人終於在雙尖林區和黃柏山林區發現了易成活土著樹種——黃山鬆。

  為了培育出更多黃山鬆,老林場人秋季上山采種,春季育苗,來年春季栽種,經過不懈努力,一片片黃山鬆從幼苗長成小樹、合抱之木,最後遍布黃柏山林場。

  如果說老林場人是“創業”造林,那麼“林二代”就是“守江山”護林。

  在界巴衝自然資源管護站門前,一排高大的水杉欣欣向榮。“這些水杉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從武漢引種過來的,我是看著它們長大的。”52歲的界巴衝自然資源管護站站長陳其民說。接過父親陳尚元的班,陳其民於1985年來到林場,見證了林木的成長和林場的壯大。由於黃柏山適合杉樹生長,赤杉、水杉等杉樹便在黃柏山廣泛種植,成了黃山鬆之外林場的另一大樹種。

  上世紀90年代,盜伐樹木較為猖獗。為了保護辛苦培育出來的樹木,陳其民等眾多“林二代”便承擔起了守護黃柏山林場的重任。“每天都不敢生火做飯,偷砍盜伐分子隻要看到管護站的煙囪冒煙,就會趁你吃飯的空當上山偷樹。”黃柏山自然資源管護站副站長王新建說,他1992年來到林場,後來媳婦黃家榮也過來了,夫妻倆一塊守護著這片林。

  為了守護好林場,“林二代”們不僅要與盜伐者鬥智鬥勇,還要多方“討好”村民。“我們不僅要做好林木的日常養護,還得和村民處理好關係,農忙時節幫助他們耕田、挑擔,還時常拿些柴火、山貨、野味等送給村民,請他們為我們護林和出行提供方便。”“林二代”黃家榮說。

  而在“林二代”林孝平看來,被人瞧不起和生活艱苦才是最大的挑戰。“遠看像要飯的,近看似燒炭的,再看是管護站的。”當地的一句民謠再現了當年林場人的窘迫。此外,許多林場人都是以場為家、以林為業,每個林區都有自己的小菜園,日常生活自給自足,十天半個月才出去采購些生活必需品;也無節假日,隻有請假被批準了才能回一次家,與家人短聚。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黃柏山林場很多職工都是父子檔、母子檔、夫妻檔、兄弟檔,如陳其民夫婦、王新建夫婦等。

  再後來,黃柏山林場迎來了熊保玉、彭釗、吳雙、馬玉等“林三代”。他們懂新技術,更有新經營理念,為黃柏山林場帶來了新的希望。“林場三代人像黃山鬆一樣,矢誌不渝地守護著黃柏山。我們建立黃柏山展覽館,正是為了傳承弘揚黃柏山精神。”黃柏山林場場長紀道寶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代黃柏山林場人用自己的堅守、奮鬥和付出詮釋了這個理念。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敢幹、苦幹、實幹、巧幹的黃柏山精神,譜寫了閃耀著家國情懷的壯麗詩篇!

  記者手記

  去年5月21日,本報推出長篇通訊《青山不老》,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黃柏山林場和三代林場人的動人故事。一年多來,當地建立了黃柏山展覽館,青年林場人以實際行動向前輩致敬,都是對黃柏山精神的進一步發掘和傳承。從28年“紅旗不倒”到黃柏山精神,老區人民在繼承紅色精神的基礎上,再次書寫了綠色傳奇。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近日,記者再次走進黃柏山林場,既是對本報重大報道典型的回訪,又是對黃柏山精神的再學習、再認識。

文章編輯:楊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