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裴保生多年的宅基地問題終於有了眉目!這不,趁著秋收還未開始,他趕緊聯係灰磚和建築隊,準備秋後在老宅基地上翻修新房。
裴保生是武陟縣大虹橋鄉大虹橋村的村民,如今三代人住在一起。由於國家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村裏13年未新批劃宅基地,孫子到了娶媳婦的年齡,需擴建新房,眼看著四鄰有“空心院”,但因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拖了一年又一年,很是鬧心。
“裴保生家的這種情況,在我們村比較普遍。”大虹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裴紅軍告訴記者,“村裏近10年新增300多人,一方麵人居矛盾比較突出,另一方麵由於規劃不到位,‘一戶一宅’製度落實不力,村裏還有200餘處‘空心院’,資源一直閑置,且‘空心院’因曆史遺留、邊界劃定等引發的矛盾時有發生。”
解決問題要因地製宜,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的合理需求。本著這樣的理念和“一戶一宅”的準則,2022年8月,大虹橋村成立由村組幹部、群眾代表、“五老”人員、黨員組成的工作專班,深入調研,吃透情況,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經過“四議兩公開”,通過了包括“一戶一宅”認定標準、申請宅基地標準、“空心村”治理操作規範、新規劃宅基地建設標準等內容的大虹橋村宅基地製度改革方案。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大虹橋村宅基地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掛賬回收”,即對每戶多餘宅基地麵積進行丈量登記,村委會出具回收宅基地麵積憑證,與農戶簽訂宅基地掛賬回收合同。當該農戶符合申請宅基地標準時,回收麵積可以充抵新規劃宅基地麵積,抵消實際掛賬回收麵積部分的土地使用費。
該村還規定,對於在外工作人員家中有老宅基地且不成院落,並影響村內規劃的應先拆除,做好丈量登記,如果需要回村建房,由村委會在規定時間內負責解決宅基地,確保在外遊子“回得來家鄉,記得住鄉愁”。
這種掛賬回收、一比一兌換的方案得到了村民的響應,以江金保為首的村民帶頭與村委會簽訂了掛賬回收合同。村裏因勢利導,打通一條“斷頭路”,解決了路兩邊幾十年無法蓋房的問題。裴保生的鄰居裴國平、裴紅亮也將閑置的110平方米宅院與村委會簽訂了掛賬回收合同,為裴保生順利建房打開了通道。
“目前,有6戶村民與村委會簽訂了掛賬回收合同,盤活了村內近2000平方米宅基地資源,可以新規劃12處宅基地。”裴紅軍說,“目前,我們正借助大虹橋鄉開展的危房集中整治行動,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改善力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記者董柏生 通訊員付崇煥、張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