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文旅興縣!今年修武縣兩會響亮吹響工業強縣衝鋒號。一子落下,寧城上下春潮湧動。縣主要領導密集調研項目建設和工業企業,研究確立產業發展方向;各職能部門全力助企當好“店小二”,有呼必應,無事不擾;企業摩拳擦掌加快生產,努力把疫情耽誤的時間補回來……修武縣工業強縣戰略正在高位運行,步步落實。
修武縣工業基礎弱、家底薄,工業結構呈啞鈴型,兩頭大中間小,即龍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占比大,中間優質企業少,“小樹多,大樹少,更別說森林”的情況十分突出。多數企業處於產業鏈的低端,缺少核心技術和品牌效應,沒有產業鏈的延伸和互補,無法形成凝聚力,沒有市場話語權。
工業強縣如何破局?前不久召開的修武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給出了答案。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345攀登工程”,通過做大做強“三大集群”,做精做細“四化改造”,做實做活“五項賦能”,為實現“212”產業培育目標、“1212”企業引育目標,夯基礎、強根基。
做大做強“三大集群”。緊盯重點項目,大上關聯項目,發展精尖項目,全麵壯大工業集群。堅持做大鋁工業集群,在突破百億級的基礎上,向打造200億級鋁工業集群努力邁進。堅持做強裝備製造集群,努力打造100億級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堅持做精新興產業集群,力爭“十四五”末打造一個20億級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做精做細“四化改造”。全年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項目22個、總投資17.62億元,推動產業鏈再造、價值鏈提升,促進傳統製造向“產品+服務”“製造+服務”轉型。
做實做活“五項賦能”。聚焦創新這個關鍵“變量”,開展“數據、平台、人才、科技、培育”五項賦能行動。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開發區管理體製改革,引進培育市級以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常態化開展院(校)地科技合作及洽談對接活動,加快龍頭企業培育,加強高新技術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培育,加快形成以大企業集團為引領、“專精特新”企業為重點、小微企業和“雙創”為基礎的梯次發展格局。
工業強縣,是修武當下的責任擔當,是修武未來的縣富民強。該縣上下統一思想,迅速行動。一輪輪梳理摸排,用心培育有潛力的本土企業長大樹成森林;一波波招商對接,著力以商招商、鏈條招商,多渠道引進上下遊優質工業企業;一次次助企服務,全力解痛點、難點、堵點……戰鼓聲聲,修武工業強縣衝鋒向前,蹄疾步穩。
(記者王言 通訊員範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