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線、砌磚、挖坑、綠化……武陟縣西陶鎮石荊村一塊400多平方米的廢棄地,如今舊牆改籬笆、荒地開鮮花,變成一個文化遊園,宣傳長廊裏,一幅幅描寫驢拉磨、石滾碾場、牛耕地、木鍬揚場等場景的宣傳畫,將美好的鄉村生活呈現出來。
“這塊地處於入村口,原是一個廢棄多年的凹地廠房,雜草叢生,房上瓦已脫落,成了空骨架危房,每到雨季積下的汙水臭氣熏天。如今經過改造舊貌換新顏,村民都說改造得好。”石荊村黨支部書記馬小軍說。
石荊村處於沁河南岸,由於村內幾條主幹道坑窪不平,雨水加上村民排放的生活用水長年積在道路上,造成村民行路難。去年冬天,該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收集村民的意見建議,發現村民呼聲最高的就是改善村容村貌。
隻要村兩委會為民辦好事實事,鄉親們一定會支持。這是在該村村民、黨員代表大會上,大家的一致心聲。有大家的支持,村兩委會幹事有了底氣。辦好事錢從哪裏來?村民集點、村委會籌點、社會捐點、國家扶持點、施工方貼點,一個月時間,260萬元施工款有了著落。
5月20日,記者在石荊村采訪時看到,430多米長的主幹道,柏油路麵平坦筆直,路兩邊120多個電線杆上都掛著鮮豔的黨旗、國旗;在村北街文化長廊內,許多村民在打撲克,歡聲笑語不絕於耳。今年65歲的村民楊玉蓮告訴記者:“現在村裏變化真大,處處空閑地都變成了美景,生活和城裏沒啥兩樣。”
西陶鎮所轄22個村,村村通“四好農村路”,村村建有百姓大舞台、文化遊園、黨建長廊,村村有“空心院”改造後新建的停車場,一村一景,各具特色,成為焦作市的典範鎮。
“老百姓富裕起來後,追求的是精神上的高品位、文化上的高層次,隻有順民心辦實事,把好事辦到老百姓心坎上,百姓對幹部才有信任感,工作起來才會得心應手。”西陶鎮黨委書記韓劍說。
(記者孫國利 通訊員宋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