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縣喬廟鎮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探析
編者按
市委書記葛巧紅在4月8日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積極發展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戶綜合效益;多種形式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武陟縣喬廟鎮不斷創新思路,積極穩妥推進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為武陟乃至全市的改革標兵。請看來自喬廟鎮的報道。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春分時節,聽說隨後幾天要變天,有倒春寒,武陟縣喬廟鎮黃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家恒趕緊召集本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張東平等五六個人,分頭去給位於村東的50餘公頃麥苗追肥、澆返青水,給村南那70餘公頃麥苗噴灑防倒春寒營養液和除草劑。
“春季管理事關小麥豐產豐收,大家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萬代給咱的指導意見配方噴施。全村人的口糧(田)都交給咱了,大家可不敢馬虎!”張家恒和大家一邊走,一邊不厭其煩地交代。
張家恒說的“全村人的口糧(田)都交給咱了”不是一句笑話。2019年秋季,黃村根據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中央一號文件關於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的相關精神,在喬廟鎮黨委的指導下,積極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成立了黃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將全村170餘公頃土地整體流轉給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2021年年初,合作社和河南棠興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作,進行土地半程托管服務,由棠興公司負責融資、技術管理,並建立數字農業管理體係,村合作社負責組織人員耕、種、管、收、銷,收益所得雙方按約定合理分配。
“土地整體流轉給合作社,實行半程托管服務,實現了集體、農民、農業公司三方共贏。”張家恒說,“土地整體流轉後,單位麵積流轉費用增加了,家家戶戶得了實惠,大多數群眾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效益更好的工作;與農業公司合作經營,實現了專業人幹專業事,實現了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生產出了更多更好的農產品;又因為土地整體流轉,合作社不僅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經營,還增量10餘公頃耕地,增加了集體收入,也更有底氣改善村裏基礎設施和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去年春季小麥病蟲害和秋季玉米條鏽病,我們根據專家的意見提前一周預防,產量均高於周邊村20%左右,成本也下降了20%左右。”
記者在喬廟鎮采訪時注意到,黃村的農村集體產權製度“三變”改革並非個例。喬廟鎮黨委書記王國柱介紹,“三變”是對農村產權製度改革的一次深化。2018年8月,他們根據上級精神,結合轄區實際,堅持把農村產權製度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經過3年多的創新探索,如今全鎮29個村都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在全市第一家成立了鎮級農業專業合作聯社,12個村實現整村土地流轉。2021年有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0萬元,3個村超50萬元,7個村超20萬元,走出了一條產業振興、壯大村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的“三贏”路子,增強了鄉村振興的源動力。
推行社企托管,實現集約發展。各村因地製宜,或由村股份合作社組織土地流轉後,承包給種糧大戶進行經營,村集體通過量差、價差方式獲取收入;或對接農業企業,探索托管半程托管模式,進行集中經營;或自主經營,發展特色農業,村戶分成。杜村將50餘公頃土地承包給種糧大戶,量差3公頃多,加上價差,每年僅土地流轉集體收入4.8萬元。馮丈村將180餘公頃土地一次性流轉給武陟新時代種業公司,統一進行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種植,農戶累計增收200餘萬元,村集體增收20萬元。楊窪三街將30餘公頃土地進行承包、自主經營,除支付承包費外,所得收益按照1.5∶8.5與群眾進行分成。韓村、楊村、馬宣寨三個村整村流轉土地到菡香合作社,集中種植水稻,打造千畝水稻種植基地,探索稻蝦、稻魚混養,發展旅遊,提升了土地效益,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整合資源資產,發揮最大效益。在整村規劃的基礎上,通過建設住宅樓、組織社會力量入股建標準化廠房等形式,對農村閑置各類資源進行全麵盤活、綜合利用。馮丈村利用清理的集體地建設2棟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先後2次發動群眾,解決了建設資金問題,企業入駐意願強烈,僅此一項就可為集體增加收入90萬左右。楊窪三街村謀劃建設一期2棟六層48戶居民樓,主體已建成;韓村利用原派出所房屋,組織群眾入股150萬元,建設商業綜合體,每年可收取房租10萬元。截至目前,全鎮8個村推進有效利用閑置資源,謀劃項目20個,投資1200萬元,預計年收益達1260萬元。
成立鎮級合作社,統領“三變”改革。為推進“三變”改革,2020年,喬廟鎮成立了鎮級興喬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整合全鎮29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2個大型農機合作社、2個現代化農業公司、19個種植專業合作社,瞄準鄭焦一體化發展定位,統籌全鎮資源,對鎮區44間門麵房回收再發包,實現年收入20萬元;整合全鎮農技、農機、倉儲、植保等資源,實施農業管理“五統一”,為農業生產提供高質量的經營管理服務;對全鎮50餘種特色農產品和新興特色食品進行打包、高標準設計,並成立鎮級電商聯社,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平台店鋪,銷售額近200萬元,打造了喬廟“金稻香荷”食品品牌;建立了5000餘名勞動力的人力資源信息數據庫,組建建築施工、園林綠化、裝卸、保潔、垃圾清運等多支專業隊伍,進行定向勞務輸出,並提供就業信息、法律援助等服務,有效解決土地流轉後的人力輸出問題,增加了群眾的工資性收入。去年,合作聯社又成立了中嘉喬興投資公司,組建了食品產業聯盟,依托華夏產業新城發展平台,大力培育本地食品龍頭企業,積極創建食品產業小鎮,真正走上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振興之路。
(記者 董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