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蘇家作鄉作為唯一鄉鎮代表,在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暨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該鄉以文明創建為引領,通過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加強陣地建設,使群眾文明素質和鄉村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以精神文明創建為引領,打造“文明鄉風”名片。該鄉突出“實”、力戒“虛”,把“鑄魂”和“塑形”有機結合,努力做到以德樹人、以文化人。打牢創建基礎。在全鄉開展廁所、垃圾、汙水專項整治,建設“四好農村路”,推進汙水管道改造,村村建設小遊園,整修文化中心,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以典型帶動後發。持續開展“星級文明戶”“鄉村光榮榜”“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堅持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2021年,評選鄉級各類道德模範、先進人物285人。將提升群眾素質作為創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推進踐行核心價值觀、完善村規民約等8項工作,狠刹紅白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之風,選樹“新鄉賢”,使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呈現新氣象。
以文明活動開展為載體,打造“文化惠民”名片。該鄉發揮鄉域資源作用,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闖出新路。所(站)建設綜合化。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陣地建設與重點工作相結合,精心打造五個服務平台:以學習強國、黨員活動室為載體的理論宣講平台;以道德講堂為載體的教育服務平台;以文化廣場、圖書閱覽室、四點半課堂為載體的文化服務平台;以科普宣傳欄為載體的科普服務平台;以衛生所、文化健身廣場為載體的健康服務平台。其中,蘇家作村利用黨建綜合體,打造3分鍾黨建便民綜合服務圈,搭建了“雲管家、雲黨校、雲服務”微信平台。誌願隊伍多元化。在鄉、村兩級共15支誌願者隊伍的基礎上,吸納鄉土文化人才、律師、“五老”人員、退休文化工作者、道德模範、創業返鄉人員等參與,形成文明創建合力。
以倡樹文明新風為目標,打造“美好生活”名片。該鄉通過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使村容村貌變美了、人居環境變好了、群眾文化生活變豐富了,農民鄰裏關係和諧、物質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足。該鄉還通過開展典型模範評選活動,樹立群眾身邊的道德標杆,涵育文明鄉風,同時整合龍鳳燈舞、寨卜昌懷慶皮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以明清古建、紅色資源、懷商文化為切入點,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設計係列文創產品,推動文旅和文創深度融合,打造了文化旅遊新產品、新亮點,形成文旅發展良好態勢。
(記者朱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