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我市各鄉村都在開展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各家各戶也都在大掃除,幹幹淨淨迎新年。
1月22日一早,武陟縣詹店鎮張菜園村75歲的張傳中清理完積雪,將收拾好的剩飯菜葉、塑料瓶罐分別投放到家門口的廚餘垃圾桶和可回收物垃圾桶內,然後帶著這幾天分類打包的舊書紙箱、玻璃瓶子及幾塊廢鐵,送往村東頭的詹店鎮垃圾分類回收分揀中心過秤,憑借積分換回了清潔劑、肥皂等生活用品。
22日下午,積雪消融,詹店鎮馬營村的垃圾清運員張經常開上裝著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個大垃圾桶的三輪車,挨家挨戶分類收集裝車,運到鎮垃圾分類回收分揀中心。
當日下午,記者在詹店鎮垃圾分類回收分揀中心看到,周邊張菜園、馬營、何營東、何營西等幾個村的垃圾清運員不時將分類收集的垃圾送來,中心工作人員將這些垃圾仔細清點,分別放置到大件物料區、廢舊電器區、有害垃圾區、紙品類區、塑料類區、針織物類區、金屬區和玻璃類區。
“這個中心運營兩年時間,我們已收集出售各類針織物70餘噸,收入2萬餘元,出售塑料製品、紙品15噸左右,產生近萬元經濟效益。元旦前,我們將積攢的近10噸玻璃製品送到再生資源利用企業,不僅實現資源再利用,還產生了近3000元的經濟效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目前在武陟縣市場化運營農村垃圾分類的安徽美家淨環保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雪玲告訴記者。
“更重要的是,”李雪玲說,“經過我們和當地黨委、政府不間斷地廣泛宣傳動員、激勵措施推動,農村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不斷增強。以張菜園村為例,原來每天產生1.1噸垃圾,大多集中進行了填埋,現在經過分類處理,有一多半回收利用,就連廚餘垃圾都進行了集中堆肥。兩年來,利用廚餘垃圾、樹葉雜草及農作物秸稈堆成有機肥約102噸,提供給周邊群眾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基本上實現了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在張菜園村,記者注意到,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放著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個小垃圾桶,每家院內的顯眼位置都張貼有“垃圾四分類卡通圖”,提醒並指引群眾如何分類。75歲的劉冬香說,以前都是幾家鄰居合用一個大垃圾桶,啥都往裏放,汙染環境還影響生活,實行垃圾分類後,每家都有四個小垃圾桶,分類投放,日產日清,自己慢慢也養成了好習慣,產生的塑料、紙箱、舊衣服、酒瓶等都不舍得扔,可換成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他們家還被評為了十星文明戶、垃圾分類明星示範戶。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我們已經在武陟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鄉鎮的大力支持推動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詹店鎮、西陶鎮、大封鎮共17個村開展了近兩年的試點推進,收效明顯。今後,還將緊緊依靠當地黨委、政府,加大宣傳激勵力度,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引導帶動更多的群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造更大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李雪玲說。
(記者 董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