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溫縣祥雲鎮閆莊村粉條加工廠內,幾位村民有說有笑正在加工粉條,說話間,就像變魔術一樣,雪白的山藥粉就變成了粗細均勻的粉條。
“冷不冷?這麼大冷天還在加工粉條。”記者問正在幹活的一位村民。
“幹起活來,一點也不冷。加工粉條,靠的就是這冷天,不天寒地凍還做不成粉條。這不,俺老板與鄭州老板剛簽了個合同,俺正加班生產。”村民王龍快人快語。
“你在這裏幹多長時間了?收入咋樣?”記者又問道。
“我是這裏的長期工,一年四季都在要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幫工,一年收入3萬多元。”王龍回答。
溫縣要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岩洲告訴記者,平時合作社幫工有10多人,農忙季節有20多人,一年光工資支出就有60多萬元。合作社一年加工粉條2萬多公斤,純收入13萬元。
馬岩洲是當地有名的山藥種植戶,常年流轉土地麵積有20公頃,種植“四大懷藥”、紅薯、小麥、蔬菜等,僅山藥種植一項,一年毛收入就達60萬元。
致富了的馬岩洲沒有忘記本鄉本土的鄉親。2013年,他注冊成立了溫縣要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這麼多年發展,目前該合作社輻射帶動10多個村莊100多戶村民,種植山藥30公頃,年產山藥50多萬公斤,年收入300多萬元。
為了確保山藥的品質,馬岩洲對山藥種植有著苛刻的要求,他精挑細選5年至10年未種植過山藥的土質硬的土地,無病菌、無畸形、無損傷、色澤好的山藥苗,並聘請山藥種植老師傅全程技術指導,保證種植的山藥不上化肥、不打農藥,生態種植無汙染,科學管理上檔次,山藥采挖時請擁有5年以上經驗的師傅采挖。“種植、管理、采挖等成本是高了一點,但山藥的品質有了保證,銷路也好了,畢竟人們現在看重的是山藥地道不地道。”馬岩洲說。
“今年受疫情影響大不大?”記者問馬岩洲。
“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是太大。”馬岩洲說。他告訴記者,溫縣要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四大懷藥”等農產品銷售,線上主要依靠河南省益農信息社平台、微信群主、QQ群主和各大論壇知名博主推薦與代理,線下有30多家固定的批發商。他負責的祥雲鎮閆莊村益農信息社,在河南省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示範工作評比中被評為“五星級益農信息社”,利用這個平台一年可銷售價值幾十萬元的山藥。
(記者 史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