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一則被隔離人員日常記錄隔離點生活的視頻迅速在網上“躥紅”。
視頻開頭設問:“你們想象中的隔離點每天吃什麼?”
伴隨著一個個飯菜鏡頭回答:“紅燒肉燉土豆,都是紅燒肉,沒有土豆,差評!西紅柿炒雞蛋,都是雞蛋,沒有西紅柿,差評!豆腐炒青菜,都是豆腐,差評!宮保雞丁,都是雞丁,差評!”
一連四個“差評”之後是這位被隔離人員的感慨:“感謝國家,讓我們每天吃得這麼好。後天就要出去了,好不舍得這個隔離點的飯菜呀!”
該視頻還展示了隔離點工作人員打掃衛生、配送中藥、日常管理的鏡頭,並打出“示範區集中隔離點,暖心又暖胃”的字樣。
網友看後紛紛留言:“感謝這個偉大的國家和偉大的時代”“這是我見過最暖心的‘差評’”“沒說一個好,字裏行間全部是暖暖的”……
11月22日,記者走進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3個醫學集中隔離觀察點(以下簡稱隔離點),一探究竟。
據介紹,示範區隔離點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遵照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按照“三區兩通道”功能區設計的,到今年夏天我省出行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已擁有9個隔離場所共600餘個房間,平時啟用3個隔離點79個房間,一次可隔離人員79人。隔離點累計投入100餘萬元,目前累計隔離人員597人。
示範區(高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總指揮長、黨工委書記呂沛多次到隔離點督導檢查,看望慰問隔離點工作人員,並現場提出整改意見。示範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具體負責人員調度,區衛健、公安等部門及鄉鎮(街道)抽調精兵強將,目前共有27名工作人員(每個隔離點9人),成立3個臨時黨支部。
記者走進位於市車管所附近的一個隔離點,張貼在牆上的一封大紅感謝信首先映入眼簾。“這是11月20日,一位署名‘一位不想透露姓名的隔離人員’送來的感謝信。”該隔離點負責人、示範區衛健委副主任房永彬說。
“親愛的‘大白’們:你們好!請允許我這樣稱呼你們,因為每次你們出現的時候,都身著一身白色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我看不清你們的樣子,更不知道你們的名字,但在這次集中隔離期間,你們的身影讓我覺得很溫暖,我覺得這樣稱呼你們再貼切不過了……”記者仔細閱讀感謝信,字裏行間充滿著對日夜守護的隔離點工作人員的感激之情。采訪下來,記者深切感受到——
這是一個嚴守紀律雷厲風行的集體。
為了做好管理和服務工作,落實管理主體責任,強化人員保障,隔離點建立了嚴密管理製度。“集中隔離點設立臨時辦公室,下設綜合組、防控消毒組、健康觀察組、安全保衛組、後勤保障組、人員轉運組等,各司其職,各有專人。”房永彬說。
每一位被隔離人員送到隔離點後,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身份登記,詢問出行軌跡,做好記錄,安排入住。被隔離人員入住後,醫務人員進行測溫和詢問,嚴格落實醫學觀察要求。
“大家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這是工作人員相互提醒最多的一句話。防護不僅僅是外在的“防護甲”,更要有心中的“防護甲”。由於隔離點存在疫情傳播擴散的極大風險,個人防護、場地消殺、人員管控、垃圾處理和健康監測等方麵要求極為嚴格,每項工作都要嚴格按照流程操作,每個人都要熟練掌握工作流程和防控知識,杜絕和防範疫情發生與擴散。
這是一個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團隊。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每天,隔離點工作人員要對每個隔離房間所需物品進行統計,將物品送入隔離區;對被隔離人員進行信息采集,反複核查;將一日三餐送到房間門口;對生活垃圾進行回收和分類處理。
他們從穿上防護服到汗如雨下,僅需幾分鍾;手套裏的汗水流進防護服,他們能感受到汗水在防護服裏流動;N95口罩密不透風,讓人呼吸困難,他們每吸一口氣,口罩裏的汗水都會順著鼻腔吸入肺中……即便如此,大家相互鼓勵,不敢有一絲懈怠。
“疫情來了,你們變成了特殊的家人;疫情散去,我們將是患難與共的朋友……”這是一封感謝信中的話語。隔離點工作人員還會根據被隔離人員的需要,免費發放中藥湯劑,提供個性化服務,並實時關注被隔離者的情緒變化,進行心理疏導。
這是一個和諧幸福其樂融融的家庭。
“疫”無情、愛有聲。隔離點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都被隔離人員看在眼裏、記在心中。隔離期滿,他們總會在微信群內、房間內留下一封封“特殊”的感謝信。目前,隔離點收到被隔離人員送來的錦旗3麵、感謝信3封,微信群裏留言無數。
白衣執甲逆風行,越是艱險越向前。“在直麵疫情的日子裏,示範區隔離點的27名工作人員雖然來自多個單位、多家醫院,卻能很快從一開始的‘物理融合’‘化學融合’發展到‘融為一家’。他們沒有怨言,沒有退縮,用責任和擔當為人民群眾築起‘生命安全牆’,我們也要真誠感謝他們。”示範區衛健委主任王小燕說。
記者 郭樹勳 通訊員 李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