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博愛縣寨豁鄉玄坦廟村冬桃采摘已近尾聲,但是一撥接一撥的遊客仍接踵而來。
這裏的冬桃為啥搶手?原來,玄坦廟村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玄坦廟冬桃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獨特的地理環境,讓“富硒”成為這裏冬桃的賣點。
然而,7年前的玄坦廟村,到處是光禿禿的荒山坡,村民們還沒聽說過冬桃。
玄坦廟村位於博愛縣北部山區,臨近青天河風景區,全村145戶616人,總耕地麵積70公頃。2013年該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為啃掉“貧困”這塊硬骨頭,該村黨支部書記葛新夜不能寐。一次外出學習中,他偶遇了冬桃。
交易會上,冬桃槍手的情景,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專家的講解,更堅定了他試種冬桃的決心:玄坦廟村海拔600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冬桃種植,冬桃成熟期一般在11月,填補了冬季市場無鮮果的空白。可是,要想真正讓冬桃樹變成致富樹,需要費一番功夫。對於種植冬桃“零基礎”“零經驗”的玄坦廟村村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玄坦廟村兩委會幹部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首先試種。他們走出去學習冬桃管理技術,請來專業技術人員指導。
3年後,冬桃掛果,嚐一口,甘甜清脆,核小肉嫩。當年,一車車冬桃運下山,一遝遝鈔票留下來,點燃了村民們種植冬桃的熱情。
農民沒技術,單憑熱情不行。為分享種植經驗,共享冬桃紅利,該村兩委會牽頭成立博愛縣新瑞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冬桃種植交流會,給農民傳授種植與管理技術、電商銷售技能,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
說幹就幹,村民們在該村昔日零散的坡地、荒地上種植冬桃。汗水沒有白流,幾年時間,該村就發展24公頃冬桃種植基地。早在2018年,該村就已摘掉貧困帽。目前,該村形成了以“中秋王桃”“映霜紅”和“沂蒙霜紅”等品種為主的冬桃產業。
今年年初以來,為進一步壯大冬桃產業,該村黨支部引進新品種、學習新技術,實施冷庫項目,拉長產業鏈條;完善冬桃種植基地運營製度,實現規範化管理,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統一采購苗木、肥料,幫助銷售產品;連續舉辦冬桃節、太行山貨節,參加農產品展銷會,與電商企業合作,提高產品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
“種植冬桃綠化了荒山,富裕了百姓,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我們將以冬桃產業為抓手,發展鄉村旅遊,挖掘民俗文化,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葛新說。
(記者李曉軍 通訊員竇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