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理事長報個喜,今年雖說有災情,但我繁育的8公頃多花生種,依然獲得了大豐收,每公頃收獲6750公斤。算下來,我純收入有10萬多元,較上年多收入3萬多元。”孟州市城伯鎮武橋村村民周二春,昨日激動地給孟州市麥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張勝利打電話,彙報今年花生收成情況。
目前,孟州市麥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有社員60戶,種植繁育花生種麵積400公頃。該合作社與河南省農科院合作建立花生種繁育基地,花生種由河南省農科院提供,繁育的花生種全部由河南省農科院回收,每公斤花生種較市場價高0.6元。大災之年,孟州市麥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共繁育花生種200多萬公斤,社員純收入達到400多萬元,實屬不易。
先前在城伯鎮東後津村隻有張勝利一人繁育花生種。他與河南省農科院合作,承包了15公頃土地繁育花生種,由於每公斤花生種價格高出市場不少,且不愁銷路,短短幾年,他就走上了致富路。鄉親們看到他繁育花生種致了富,紛紛加入了花生種繁育隊伍。後來,張勝利和他的合夥人便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統一供種、統一回收,沒有了後顧之憂,社員不斷增加。孟州市麥豐種植專業合作社還先後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被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等稱號。
會昌街道東曹村村民劉建中告訴記者,他今年繁育花生種麵積8公頃,全部是灘地,受洪災影響,產量較往年減產不少。“同是在灘區種植花生,不少群眾今年都虧了,而我今年純收入還有3萬多元。與周邊群眾相比,我沾了合作社的大光,主要是得益於品種優勢和合作社回收價格高。”
溫縣祥雲鎮大尚村村民侯小六也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典型。去年他繁育花生種13公頃,今年將繁育麵積擴大到33公頃,淨擴種麵積20公頃。
記者問:“小六,你溫縣的,怎麼與孟州掛上鉤了。你說說為啥一下子擴種這麼多?”
侯小六回答:“我也是慕名而來的,聽說這個合作社繁育花生種掙錢就跑來合作了。再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啊。”他告訴記者,今年為了擴大種植麵積,合作社幫忙扶持他30萬元。
“30萬元也不是小數目,什麼時候能還清?”記者問。
“受災情影響,今年我種植的花生種每公頃收獲5250公斤,在市場銷售也就是31500元,合作社回收是37500元。僅此一項,我就多收入20多萬元,還賬沒有一點問題啊。”侯小六說罷,爽朗地笑了起來。
記者 史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