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看河南·焦作行 > 正文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道不盡黨的恩情 話不完豐收喜悅 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活動在我市武陟開幕
更新時間:2021-9-24 8:49:09    來源:焦作日報

  豐收的瓜果曬出來、鏗鏘的鑼鼓敲起來、歡樂的歌曲唱起來……9月23日上午,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開幕式活動在我市武陟縣嘉應觀鄉拉開帷幕。農民朋友們歡聚黃河之濱,載歌載舞,分享用汗水和努力換來的累累碩果,一起致敬勞動、感恩大地。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麵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自2018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四屆。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由省委、省政府主辦,省農業農村廳、焦作市委、市政府和武陟縣委、縣政府承辦,主會場設在武陟縣嘉應觀鄉。

  本屆豐收節緊扣“慶豐收、感黨恩”活動主題,堅持“農民主題、因地製宜、開發創新、熱烈節儉”的原則,活動現場圍繞“三農”發展成果和武陟“中國黃河文化之鄉”集中進行展示,突出黃河農耕文化,講好黃河故事,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慶祝活動,處處充滿農民豐收、鄉村振興的時代氣息,體現建黨百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抒發人民群眾共享繁華盛世的喜悅之情。活動時間從9月23日開幕持續到10月7日國慶假期結束。

  記者在現場看到,主會場以嘉應觀鄉二鋪營村黨建綜合體為起點,經現代農業基地四方倉至嘉應觀景區,形成一條南北貫通的中軸線展區。為全方位多方麵體現我省、我市和武陟的“三農”成果,主會場設立了五個成果展區。

  鄉村振興成果展。以展板、圖片、實物等形式展示我市以及武陟縣鄉村振興成果、農業高質量發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等內容。

  現代農業科技展。展示科技農業、數字農業等農業新技術、新項目、新品種等現代農業的豐碩成果;展示“中國優質小麥之都”創建成果,全市種子企業發展情況以及農作物新品種培育、引進、試驗、示範、推廣有關情況;通過展陳方式集中體現武陟縣及全市的“智慧農業、放心農業、效益農業”。

  名特優新農產品展。設置以米世界、麵天下、艾健康、果寶特攻、百草園為主題的單一品類特色展,“種業振興”希望之種展區,縣區展示區集中展示我市特色農產品,如“四大懷藥”產品係列、清化薑、懷府驢肉等產品,以及帶動脫貧群眾增收致富成果。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集中太極拳、龍鳳燈舞、黃河盤鼓、黃河號子、懷梆等黃河文化衍生出來的文藝內容打造農民文化藝術展演,做深節慶內涵,推出相關文化氣息濃厚的活動,讓傳統農耕文化更好融入城鄉群眾生活。

  黃河文化和治黃興水文化展。展示沿黃縣市黃河特色文化,如武陟縣地上黃河起始段曆代治黃曆史,新中國偉大領袖毛澤東視察黃河根治黃河水害的圖片及影像展示。

  同時,依托武陟縣特有的資源稟賦和文化底蘊,本屆豐收節開展一係列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

  開幕式活動。安排文藝演出,為“鄭銀杯”河南省2021年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獲獎農民頒獎,龍鳳燈舞等非遺文化表演。

  “慶豐收、感黨恩”係列活動。組織開展“話難忘瞬間”“獻真誠祝福”“學典型模範”“曬幸福生活”“談振興夢想”係列活動。與《梨園春》欄目組結合,組織傳統歌曲、戲曲、相聲節目表演,電音節、燈光秀並與廣大農民互動;參觀二鋪營村基層黨建綜合體和慈善幸福院,構建豐收節公共文化空間。

  黃河文化情景演繹。開展共產主義渠沿線黃河水利與豐收節互動演出,現場撒漁網捕魚、唱漁歌等豐收場景,演繹雍正皇帝念嘉應觀碑文,大屏幕顯示黃河泛濫等場景;現場飾演人民勝利渠開閘放水,人民群眾豐收後感黨恩的場景等。

  農耕文化體驗活動。設置農耕體驗園,種植多種形態的農作物造型,形成綜合的農業種植片區,安排農耕體驗和現場現磨豆漿品嚐體驗等。

  農民趣味運動會。組織焦作市各縣(市、區)參賽農民圍繞傳統農時農事活動開展趣味運動會。

  此外,在核心會場還設立了“四大區域”——豐收文化體驗區、現代農業展示區、黃河農耕體驗區、非遺民俗體驗區,打造具有鮮明武陟特色的黃河文化節慶祝活動,展現黃河流域千年文脈。

  “這是一場彰顯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三農’盛會,我們按照一條旅遊線路、一個‘永不落幕’的節日來打造。”豐收節河南主會場活動籌備指揮部一位負責人說,豐收節舉辦的各項活動都與景區景點有著密切聯係,國慶假期將至,歡迎大家體驗農民豐收節。

(記者李曉軍)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