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看河南·焦作行 > 正文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修武縣:堅決兜牢防止因災返貧致貧底線
更新時間:2021-8-13 10:04:52    來源:焦作日報

   開欄的話

  日前,我市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給防止返貧致貧工作帶來挑戰。洪澇災害發生以後,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止因災返貧致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全力防災減災、精準摸排救災、及時開展動態幫扶,有效降低了洪澇災害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影響。今日起,本報《鄉村振興》周刊將開設《撐起防止返貧傘 築起阻止返貧堤》欄目,詳細介紹全市各級各部門在保就業,保產業,保障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麵采取的針對性措施,取得的顯著成效,敬請關注。

  今年7月18日至24日的強降雨極端天氣,造成了修武縣大範圍地區出現了嚴重洪澇災害,2個脫貧村受災嚴重,受災脫貧戶和“監測對象”1099戶3926人,受災扶貧項目66個,其中產業類24個、基礎設施類42個,扶貧資產直接經濟損失808萬元。

  洪澇災害發生之後,修武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防止因災返貧工作,堅決防止發生因災返貧、因災致貧。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修武縣凝聚合力解決受災群眾的“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該縣住建局對全縣42185戶房屋開展了安全評估,對受災嚴重的12個村莊7666座房屋進行了安全鑒定,並協同各鄉鎮做好受災群眾的臨時轉移安置工作。該縣水利局對全縣34個重點村莊飲用水井進行水質跟蹤檢測,對水質未達標的村莊,協同各鄉鎮采取應急供水、集中供水等措施,為受災群眾飲水安全提供保障。該縣多方爭取資金開展災後專項救助和臨時救助,累計為脫貧戶和“監測對象”提供救助資金552.9萬元。為充分發揮保險的兜底作用,該縣財政投入35.2萬元,為全縣脫貧戶購買防返貧保險,目前已與太平洋保險公司修武分公司簽訂了保險協議。

  修武縣精準聚焦,對全縣受災農戶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集中排查,精準識別,及時幫扶,消除返貧致貧隱患。經過業務培訓的各鄉鎮業務骨幹,在鄉村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責任人的配合下,開展拉網式排查,確保防返貧“監測對象”應納盡納。截至8月7日,該縣共識別納入防返貧“監測對象”228戶718人。其中,8月份新增“監測對象”78戶220人,消除“空白村”70個。

  為強力推進受災扶貧項目建設,修武縣對全縣在建的34個項目逐個梳理、建立台賬,明確項目所在的鄉鎮班子成員為項目負責人,倒排工期、壓茬推進;該縣鄉村振興中心科級幹部包鄉鎮、包項目、促進度,確保2021年第一批未竣工的基礎設施項目8月底全部竣工,第二批項目8月底全部開工,11月10日前2021年所有項目全部竣工,需要申請財政資金的因災受損項目,交由第三方踏勘、定損,經財政、審計等相關職能部門立即著手實施修複。

  受災數據每天都在變化,修武縣堅持“受災統計日報製、特殊情況隨時報”製度,對數據進行動態監控。各鄉鎮每天報送汛情影響統計表。動態掌握扶貧項目建設進度、因災因疫外出務工返鄉脫貧戶、脫貧戶農產品“賣難”等信息,協調鄉鎮、人社部門通過扶貧項目用工、增設公益性崗位等途徑實現“應務工盡務工”,及時解決脫貧群眾農產品“賣難”問題,切實保障困難群眾收入。目前,該縣人社部門已和上級部門積極對接,續簽公益崗位112個,申請新增崗位35個,預計帶動脫貧戶147人每月增收12.5萬元。

  建立網格式幫扶體係,設立“因災重點關注戶”是修武縣堅決防止因災返貧、因災致貧工作的兩大特色亮點。

  修武縣對識別納入的防返貧“監測對象”,由鄉鎮指定分包責任人、幫扶單位。同時,由行業部門分門別類對“監測對象”增派監控督導專員,建立專項政策落實台賬,實時監控行業政策落實情況,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對應、內外銜接”的主體責任體係,確保責任、政策落實到位,風險盡快消除。

  根據洪澇災害嚴重的現狀,修武縣在防返貧動態監測“三類對象”之外,增設“因災重點關注戶”,重點針對該縣受災情況特別嚴重的住房安全戶、種養業經濟損失嚴重大戶、手工作坊戶等,這類特殊群體達不到“三類對象”標準,但需要政府資金、政策等方麵扶持,目前該縣正在研究出台幫扶方案。

  下一步,修武縣將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固成果、守底線、謀發展、促振興”活動。強化提升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一步夯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記者 張 鵬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