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站區北文旅康養、南都市農業鄉村振興如何兩翼齊飛
仲夏時節,萬物並秀。
在中站區采訪,目之所及皆美景,鄉村振興漸次展開的壯美畫卷尤為惹眼。
北部山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生態文明理念結出的累累碩果,已悄然融為一體,一個個“紅+綠”文旅康養項目建成投用。
南部農區,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生態環境、土地條件等多重優勢,已經轉化為生態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等都市農業形態的發展優勢。
這是中站區委書記董紅倜為該區擘畫的“北文旅康養、南都市農業”鄉村振興總體規劃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董紅倜說,北部山村主動融於南太行康養產業帶,南部農村發展都市農業搶抓全域旅遊新機遇,是中站區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具有中站特色鄉村振興樣板的“引爆點”“突破點”。
北上感悟龍翔
紅愈烈 綠愈濃
紅與綠,是龍翔街道的兩大底色,憑借獨特的紅色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龍翔街道在脫貧攻堅戰中交出了政府認可、群眾滿意的答卷。
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站區於2月27日在龍翔街道周窯村舉行了中站區南太行龍翔山居民宿集群建設項目開工奠基儀式。
該項目總投資約6億元,首期編製的周窯、栗井和十二會等山居民宿投資預計2億元,關鍵片區將於7月1日前竣工開園。
時間節點將至,項目進展如何?6月15日,置身龍翔街道,記者強烈地感受到這裏的紅愈烈、綠愈濃。
被譽為焦作“西柏坡”的龍翔街道十二會村,通過修複紅色遺址,建設抗日戰士雕像、抗戰浮雕、宣誓廣場等,自被確定為全市紅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前來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單位和遊客越來越多,2019年以來,共接待遊客8.6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從過去的3000餘元增加到1.2萬餘元。
端上紅色旅遊“金飯碗”的十二會村,進一步整合紅色文化和生態優勢,在龍翔山居民宿集群建設中先期投資一億餘元建設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將重點打造“初心楠舍·十二會”品牌,開工建設的黨建綜合體項目將於七一前投入使用。
被定位為南太行藝術村的龍翔街道栗井村,正在實施的“栗井山居”項目,包含藝術民宿、大師工作室、中國美院創作基地,該項目通過對原有荒地進行修整複耕打造的“最美藝術梯田”,錯落有致,綠意漸濃。
不搞“盆景式”裝點,而是紮紮實實全域全麵推進,龍翔街道鄉村振興的一個個產業遍地開花、如珠串聯。
龍翔街道趙莊村是我市著名的革命老區。近年來,該村通過修建健身步道,開發窄門旅遊綜合體、建設八英廣場、太行八英紀念館等項目,大力發展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火了鄉村,富了群眾。
如今,中站區整合趙莊村轄區內在建的窄門峽穀、龍翔溪穀、雲台溪穀等文旅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合力打造集戶外拓展、休閑度假、生態采摘和紅色研學等多產業於一體的趙莊窄門戶外運動小鎮。
“下一步,我們將對照《焦作市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創建標準》,積極推進趙莊窄門戶外運動小鎮爭創國家AAA級景區。”中站區文廣旅局局長馮霞說。
位於太行山海拔近千米的龍翔街道北業村,古木參天、植被茂盛,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很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稱。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如何轉化為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中站區的決策者思路超前、慧眼獨具,引進金山置業有限公司規劃建設了北業康養特色小鎮。
“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投資7000多萬元,預計今年年底建成投用,屆時將成為我市高端康養項目的一張閃亮名片。”龍翔街道黨工委書記靳鵬飛信心滿懷地說。
“建設精品民宿集群,不僅刷新了南太行‘顏值’,提升了南太行‘內涵’,還將有力地帶動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推動中站北部山區的生態提質和產業快速發展。”中站區委副書記、區長趙紅兵說。
南下品味府城
蔬正旺 果將熟
一畦畦芹菜青翠欲滴,一壟壟空心菜梗細葉肥,掛在枝頭的西紅柿猶如一個個小燈籠,垂下的四季豆宛若笑臉相迎……
府城街道造店村的13座蔬菜大棚,棚棚有景,引得采摘客紛至遝來。
“今年2月份至今,市民前來采摘的各類蔬菜合計超過1萬公斤。”造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程東介紹,“6月20日前後,6座大棚的羊角脆就到收獲的季節了。”
地處城郊接合部、豐收路穿村而過的造店村,在區委、區政府“南部發展都市農業”的鄉村振興規劃指引下,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依托整合扶貧資金建設的13座蔬菜大棚,發展起了有機蔬果種植業。
品種多、管理嚴、質量高,造店的蔬菜大棚不僅增加了集體收入,保證了貧困戶的分紅,還給10餘戶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
初戰告捷,程東信心倍增,又流轉了33公頃土地,和鄭州一家公司合作的集觀光、采摘、娛樂、休閑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農業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造店村項目穩步推進的同時,府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金晨露也在謀劃府城鄉村振興的開篇之作。“區委、區政府為府城街道實施鄉村振興提出的目標定位,最能發揮我們的優勢,為我們下一步開展工作提供了遵循。”她說,“發展都市農業,實現基礎設施的聯通和產業鏈的貫通是關鍵。”
基礎設施的聯通離不開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和相關部門的配合。
在中站區委副書記蔣豔慧實地查看造店村友誼路改造項目後,6月16日,中站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半個月內第三次來到造店村,了解友誼路改造的前期準備工作。當看到這條隻有一公裏多長卻遍布40餘個羊圈的待改造項目現場,隻用10餘天時間已經“場光地淨”時,這位負責人長長出了口氣:“作為區委、區政府支持造店村實現鄉村振興實施的第一個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做得如此紮實迅速,令人吃驚。”
“紮實迅速”的背後,還有金晨露對這條路特殊價值的定位與關切:“東臨府城、南通北敬,這條路的改造對於我們下一步打造府城都市農業園具有決定性作用。”
從基礎設施聯通的破題之作,到產業鏈貫通的振興之路,中站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董紅倜高瞻遠矚:“從循環農業這個小產業鏈,到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這個大產業鏈,‘貫通’是我們下一步發展的主旋律,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農業新業態到中站投資興業。”
展望府城街道都市農業的未來:可摘可采,可種可收,能休閑觀光,能住宿娛樂。
舍我其誰,隻爭朝夕。中站區鄉村振興的宏圖,未來可期。
記者 楊麗娜 張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