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看河南·焦作行 > 正文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江嶺櫻桃紅爛漫
——市委宣傳部幫扶江嶺村推進鄉村振興采訪劄記
更新時間:2021-6-4 9:48:38    來源:焦作日報

  5月24日,小滿節氣剛過,博愛縣寨豁鄉江嶺村種植的17公頃大櫻桃紅彤彤一片,讓江嶺成了名副其實的“櫻桃嶺”。

  借著博愛縣第十四屆櫻桃節開幕的東風,與“主會場”相鄰的江嶺,成為櫻桃采摘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寨豁鄉宣傳委員曹慧利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僅5月23日一天,從柏山口到探花莊通往櫻桃采摘地沿線就停了252輛私家車、5輛大巴車。而江嶺村近幾年新修的櫻桃文化廣場和停車場,也成了櫻桃交易的臨時市場。

  短視頻平台上,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選調博士生王佳林為江嶺富硒櫻桃代言,視頻得到500多個“小紅心”,更是讓江嶺“紅”在了網上。

  嶺上嶺下櫻桃紅

  曾幾何時,江嶺村卻一點兒也不“紅”。

  這個僅120戶人家的太行山區貧困村,貧困戶就占66戶,貧困率達45%。在一撥又一撥年輕人選擇離開後,村裏常住人口不足100人,還都是留守的老、弱、病、幼。

  與樹齡1800年的老槐樹毗鄰而居,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石鳳英,對江嶺村的一點點“走紅”,最有發言權。

  她眼見著嶺上的大櫻桃結下第一批紅彤彤的果子;眼見著山下的井水引到家門口;眼見著古槐之下豎起石碑,刻上了“太行第一槐”五個紅色大字;眼見著多年來鮮有人至的深山小村,迎來了一撥又一撥山外的遊客。

  先後18次進山指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的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宮鬆奇,隻要在小院門口看到石鳳英老人,總會俯身向前,噓寒問暖。

  一年又一年,看著千年古槐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望著嶺上嶺下櫻桃紅爛漫、紅葉紅豔豔的老人知道,江嶺變了。

  城裏遊客越來越多,返鄉村民越來越多,村裏發展越來越好。

  2019年脫貧後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江嶺,如今是真“紅”。

  那麼,江嶺為什麼這麼“紅”?

  山鄉巨變看江嶺

  2017年7月,市委宣傳部駐村第一書記陳良軍來到江嶺。

  他進村幹的第一件實事,就是一連20天吃住在村中。

  在這20天裏,他白天頂著烈日在田間地頭走訪調研,晚上在蚊蟲叮咬下整理資料,寫出了厚厚一本《民情日誌》。日誌裏,不僅有各家各戶的具體情況,也有他為江嶺開出的“治貧藥方”。

  “出門看大山,回家把門關,吃著窖裏水,莊稼全靠天”。

  同樣是這20天裏,陳良軍親身體驗著民謠裏的真實江嶺——種地難、吃水難、行路難、發展難。

  “發展種植高效農業+鄉村旅遊”——這個他苦苦思索而來的“治貧藥方”,想要在這樣的山溝溝裏發揮“藥效”,簡直是天方夜譚!

  精準扶貧,民生為重。

  這是宮鬆奇進村指導工作時的囑托。

  如何從百姓最掛念、最擔心、最憂慮的事做起,找到民生切入點,成為陳良軍駐村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

  路,就是民生。

  陳良軍說:“要想因地製宜發展經濟,把江嶺村的資源充分開發利用並推介出去,必須解決出行難的問題。”

  兩年時間裏,在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村裏先後爭取資金80多萬元,將所轄的老馬嶺、南江嶺、北江嶺、原背4個自然村的道路全部硬化,打通了“致富路”。

  水,也是民生。

  江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胡興福是寨豁村的閨女,嫁到了江嶺。她的記憶裏,村裏那口老井但凡遇到旱季,幾乎就成了一口枯井。老百姓要麼得吃水窖裏儲存的雨水,要麼就得掏高價買水吃。

  陳良軍一邊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一邊頂著酷暑烈日,開始了他的“尋水之旅”。

  “從清代乾隆年間這山裏就缺水,想找水,哪裏那麼容易!”

  在並不被村民看好的“尋水之旅”中,陳良軍不知摔了多少跤,身體上也不知紮了多少刺,因此造成的左腿膝韌帶重度拉傷,至今沒有完全恢複。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離村3公裏的山腳下,陳良軍終於找到了一個被企業遺棄的深水井。

  可是,向企業的水井“借水”,手續怎麼辦?從3公裏外引水進山,管道怎麼設計?電路又怎麼敷設?一連串問題,擺在陳良軍麵前。

  在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的協調下,這些“疑難雜症”迎刃而解,“幸福水”通上了山。

  此後的江嶺,又新建3個蓄水池,維修2個蓄水池,後續敷設灌溉管網3000米,改寫了江嶺“吃著窖裏水,莊稼全靠天”的曆史。

  改寫曆史的江嶺,開始激蕩起山鄉巨變的幸福節奏。

  4年來,經市委宣傳部多方協調,400餘萬元扶貧資金注入江嶺,對全村的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和完善。江嶺村不僅路通水至,還對全村的背街小巷進行了硬化和綠化,修建了1100平方米的大停車場,安裝了30多盞太陽能路燈。與此同時,投資22萬元的新村委會也拔地而起,配備了一批現代化辦公設備,設置了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學習室,還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而陳良軍的臉龐,在江嶺的風吹日曬下,變得黝黑黝黑。

  4年來堅守山村,衝在駐村扶貧一線的他,被老百姓稱之為“新時代愚公”。

  在江嶺,又豈止是陳良軍這一位“愚公”呢?

  在江嶺,市委宣傳部18名黨員與18戶貧困戶結成對子,長期開展黨員結對幫扶。

  在江嶺,每逢駐村工作日,市委宣傳部組織的“文藝輕騎兵”、文化誌願者以及相關幫扶單位就會進山扶貧。

  冬去春來,嶺上嶺下,市委宣傳部的扶貧工作組以“愚公移山”精神,助力山鄉巨變,為江嶺輸入著漸漸變紅的“基因”。

  文化扶貧惠江嶺

  在江嶺,紅的又何止是初夏的櫻桃?

  春日裏來山花紅豔豔,秋日裏紅葉紅滿山。即便是雪落太行的冬日,樹梢殘留的紅柿子,也與這裏覆滿白雪的古屋、古樹、古道、古寨相映成趣,吸引著眾多遊客的目光。

  2019年秋季,依托江嶺紅葉舉辦的第二屆江嶺賞秋節即將開幕。宮鬆奇鄭重地在“賞秋”之後,加上了“文化”二字。

  “江嶺賞秋文化節”,自此進入大眾的視線。

  “江嶺村有千年古樹名木、古井、石頭房,綠植豐富,這是當地的寶貴資源。在協調好當地居民與生態環境和諧關係的同時,要在‘古’字上下功夫,做好古村落保護性開發大文章。”宮鬆奇每次進山扶貧,都會提醒扶貧幹部,要立足資源特色,找準比較優勢,在文化扶貧上找準切入口,在產業扶貧上謀劃思路。

  那麼,江嶺的“文化”在哪裏?

  胡興福說:“江嶺村既有充滿美麗傳說的無底洞、佛爺嶁、藏兵洞,又有見證滄桑歲月的古樹、古道。而位於江嶺山巔的古寨,與丹河對岸的宋寨共同扼守的古丹道,曾是連接晉豫的咽喉,堪稱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千年古村沉埋已久的古老故事,正是駐村工作隊的“治貧藥方”中,最具文化氣息、最有江嶺特色的那一味“藥引”,也是連續舉辦3年的江嶺賞秋文化節中,最有山鄉古意的文化元素。

  文化節的舉辦,搭建了江嶺產業扶貧的最佳平台,也為江嶺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契機。

  17公頃櫻桃、5.3公頃冬桃還有穿插種植的花椒、皂刺、小米,衍生出特色迥異的高效農業項目,讓江嶺的四季,因特色采摘而景色各異。

  在市委宣傳部媒體平台優勢的支持下,經旅行社多方推薦,“品富曬大櫻桃、賞千年古槐樹、吃農家大燴菜旅遊扶貧一日遊”的特色線路,開始在市民心中越來越“紅”。“春賞山花夏摘果,秋賞紅葉冬聽雪”的江嶺近郊遊,也成為很多周邊市民的首選。

  如今的江嶺,年吸引遊客4萬多人,帶動林果業及農產品銷售20萬元,獲評“焦作市鄉村旅遊示範園區”。

  投資50萬元建設起來的農產品綜合加工廠開工運營,該廠生產的憶槐牌高山小麥石磨麵粉,打開了江嶺綠色農產品綜合加工之門。自2018年底加工廠正式投產以來,工廠每年能為村集體創收6萬多元,還帶動了10多名貧困戶就業。

  文化帶動產業,產業助推脫貧,脫貧沉澱文明。

  文化扶貧在江嶺的落地,成為江嶺脫貧攻堅的源頭活水,也為江嶺的鄉村振興奠定了紮實的經濟基礎、文化基礎、文明基礎。

  幾年來,江嶺村製作了一批黨建宣傳欄,建成了黨建宣傳走廊,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媳”“孝悌之星”評選,建起了江嶺村幸福院,評上了市級文明村。

  文明新風激蕩江嶺,文化扶貧造紅江嶺,產業扶貧助推江嶺。

  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切換”過程中,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為江嶺的“紅”,注入後續發展動力。

  打造不走的工作隊

  “當好群眾的‘主心骨’,在各方麵作示範、當表率,把人做好,把事幹好,勇擔責任,把江嶺村建設得更加出彩。”

  這是2021年初,宮鬆奇對江嶺村新一屆黨支部的深情寄語。

  對於新任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胡興福來說,曾經離開大山、在城市裏開闊了視野的她,為古老的鄉土,帶來了年輕人的新思路。

  采訪中,她反複強調:“一切都是為了給村裏盡義務。”

  所謂義務,也正是她生在這裏、長在這裏,對江嶺無法忘卻的鄉愁記憶,對鄉村振興寄予的熱切希冀。

  在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進村扶貧之前,江嶺堪稱一個軟弱渙散村。

  “抓組織、打基礎、興產業、正民風”,是工作隊開出的又一劑“藥方”。而在江嶺村黨建堡壘日益強大的過程中,胡興福是被工作隊和廣大村民寄予厚望的年輕人。

  “抓好基層黨建,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才是讓江嶺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永動機’。”陳良軍說。

  對江嶺這片山有著深深感情的胡興福,就是這支“不走工作隊”的領頭人,肩負著讓江嶺繼續“紅”下去的重任。

  回眸脫貧攻堅這幾年,胡興福深知,江嶺的“紅”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場努力奮鬥的色彩“漸變”——

  幾年來,在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的辛勤耕耘之下,江嶺的櫻桃越來越“紅”,江嶺的鄉村旅遊越來越“紅”,江嶺的高效特色農業越來越“紅”,江嶺的農業深加工項目越來越“紅”,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紅”。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江嶺還得繼續“紅”。

  這樣的“紅”,要凸顯在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之中,讓江嶺以“古”為名的文化真正閃耀光輝,探索出一條屬於江嶺的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隨著青天河遊客服務中心項目往江嶺村附近的遷移,隨著一係列特色民宿項目在江嶺的落地,一個越來越“紅”的江嶺,倍加令人期待。

(記者 王靜鋒 馮新瑞)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